1.大賣決定漲價
擺在賣家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漲價流失客戶,要么虧本等待轉機,這是生死抉擇。
在關稅不斷上漲的當下,只要產品涉及美國市場,就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在這樣艱難的時刻,一些大賣沒有糾結迅速做出了決定,速度最快的當屬五金工具出海代表巨星科技——在新政次日立刻宣布上調價格。
巨星科技創始人仇建平?圖源:巨星控股集團
“根據歷史來看,這一輪加征關稅,將推高美國產品終端售價,抑制銷量。”其管理層表示,看到報道后,“我們的反應,是第二天就開始漲價”,預計全行業很快會跟進。
無獨有偶,安克創新也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策略,雖然表示不會首先采用漲價來應對關稅的上漲,但會減少促銷活動、減少折扣,以提高老品的成交價格,新品定價也會基于關稅上升而調整,對沖關稅帶來的影響;致歐科技則是通過供應鏈外遷,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越南,建立東南亞-美國雙供應鏈體系,用“越南制造”標簽規避部分關稅。
不得不說,最近的跨境圈還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高到離譜的關稅,賣家還要承擔貨代轉嫁的成本。
此前大批美線貨代為了保住利潤,選擇提高報價轉移壓力,綜合來看漲價幅度大致在1元/kg至2元/kg區間。這樣一來,許多賣家在利潤這塊都已經壓到幾乎沒有,甚至直接變成負數,真就是虧本賣貨。
一開始只有關稅在漲的時候,很多賣家其實還處于一個觀望狀態,畢竟如果同行們都不漲價,唯獨自己漲很可能會影響排名以及市場份額。但現如今在多重壓力面前,漲價或將成為美國市場賣家的共同選擇。

賣家觀望中?圖源:知無不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對華輸美商品追加50%關稅后,中國也秉持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的態度,同等加征50%回敬回去。這下特朗普又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在社交媒體宣布,再次提高中國輸美商品關稅至125%,同時對75個貿易伙伴國暫停實施“對等關稅”90天,稅率降至10%,可以說是赤裸裸的針對打壓。
發文關稅追加到125%圖源:Gulte
至此,這場沒有硝煙的關稅大戰徹底打響。
2.害人終害己
當然,中國賣家在成本泥潭中掙扎時,美國本土電商企業也并沒有多好過,他們同樣在遭遇嚴峻的挑戰。
前幾日美國本土品牌Simple Morden創始人Mike Beckham就公開表示,受美國關稅新政的影響,企業預計今年將額外支出近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3億元)。并且他認為,一些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降本增效的事件還將繼續重演,屆時將有更多員工被開除,美國失業率也會上升。
Mike Beckham 圖源:OKLAHOMA BUSINESS VOLCE
為了應對上漲的關稅,很多賣家已經開始提價,社交媒體上有人分享了自己亞馬遜購物車中商品價格變化的截圖,可以看到浴室風扇價格從76.49美元升至85.49美元,凝膠筆的價格從6.49美元上漲到7.99美元,連油漆膠帶的價格也從5.09美元上漲至5.99美元。
美國消費者購物車內商品價格上漲?圖源:Rudi站外
這樣的變化讓大量美國消費者感到恐慌,這一情緒也迫使他們開始瘋狂囤貨。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很多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產品,一上架就被搶光了。
從本質上來看,當漲價被解讀為“未來會更貴”的信號時,囤積成為理性選擇。
為了表達對新關稅政策的不滿,許多美國消費者走上街頭,舉著“阻止特朗普”等標語的橫幅,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抗議活動,“所有東西都在漲價,雞蛋價格也漲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他們說,“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正在奪走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傷害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消費者在街頭抗議?圖源:YouTube BBC News
總的來說,關稅新政雖然短時間內會帶來一場陣痛期,但長遠來看能夠加速跨境電商向更成熟的生態。對賣家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越是形勢不好,越要有戰略定力,而跨境長期主義的生存法則,除了打造優質品牌,更要市場多元化布局。
這場關稅風暴終將過去,但留給行業的思考與變革,才剛剛開始。未來,具備全球布局能力、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企業,將在新的貿易規則下占據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