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嚴打售假行為
在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假貨問題如同毒瘤,嚴重侵蝕著市場的健康肌體。越南作為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重要一員,近年來電商平臺上的售假現象愈發猖獗,給消費者權益、市場秩序以及國家經濟發展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對此,越南政府果斷出手。具體來看,越南公安部在修訂刑法草案中,提出對電商平臺售假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利用注冊賬號在2500-12500個之間的電商平臺賣假貨,將被處以5-10年的有期徒刑;若平臺注冊賬號在12500個及以上,賣假貨的人就要面臨10-15年的監禁。值得一提的是,公安部在此次處罰框架中,提出了使用電商平臺賬號數量在500個至2500個以下的情形。
最高可判處15年監禁 圖源:gocnhinphaply
此外,對于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情況,以及這些行為所造成的傷害、非法獲利、損害程度的不同,相關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罰款和刑期標準。如此看來,越南政府這一回是拿出了十分強硬的態度。
事實上,一直以來,越南政府都相當重視電商售假亂象,前前后后采取了不少措施、開展了不少執法行動。2023年至今,越南已關閉了超過6000家違規店鋪,并下架了23000件侵權商品。2024年前幾個月,隆安省在打擊違規行為中收繳了近5億越南盾的罰款。今年前9個月,同塔省市場監管部門發起了49起電商違規經營案件,罰款、沒收并強制銷毀了大量假冒偽劣產品,總金額接近17.5億越南盾。
越南下架2.3萬件違規產品 圖源:法魯阿特市報
只不過要想徹底杜絕賣假貨的行為,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一方面,電商的便利性和網絡交易的隱秘性,為假貨流通提供了溫床;另一方面,消費者存在需求也是難以徹底端掉假貨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低價商品的誘惑讓不少人愿意“賭一把”。
因此,越南擬進一步嚴懲電商平臺售假行為,最高可判15年監禁,這一舉措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通過提高違法成本,可以有效遏制售假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全方位收緊監管政策
除了加強對電商市場上賣假貨行為的監管,越南在其他方面的監管也絕不含糊。可以看到,越南打擊違規行為的信心非常堅定,制假售假、偷稅漏稅等行為將無處可逃。
在稅收監管方面,越南政府對電商行業的稅收管理日益嚴格。去年2月份,越南稅務總局局長麥春成就提出在大眾媒體上公開欠稅電商賣家的名單,并禁止這些未履行納稅義務的賣家出境。功夫不負有心人,越南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越南稅務部門一共處理了33003起違規案件,涉及736家企業和32267名個人,處理的稅款欠款和罰款金額接近1.4萬億越南盾。
處理數萬起違規案件 圖源:lsvn.vn
在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網紅帶貨已成為電商領域的新寵。在越南,這一趨勢尤為明顯。隨著網紅帶貨的火爆,一系列亂象逐漸顯現,如虛假宣傳、傾銷劣質商品等問題。
前不久,知名博主Quang Linh Vlog和Hang Du Muc涉嫌虛假廣告宣傳,被處以巨額罰款;另一網紅Vo Ha Linh更被指控煽動粉絲囤貨、傾銷劣質商品,其在直播中謊稱“電商平臺將漲價”誘導批量購買,并以遠低市場價銷售擾亂正常零售秩序。鑒于此,越南政府同樣加強了對網紅線上銷售行為的監管。
面對網紅帶貨亂象,越南政府迅速采取行動,重拳出擊整治市場。消費者保護協會(Vicopro)還正式致函政府監管部門,要求加強對網紅線上銷售行為的監管。越南廣播電視與電子信息局也對涉事網紅進行了行政處罰,并傳喚相關人員配合調查。
對涉事網紅做出罰款圖源:tuoitre.vn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對違規行為的監管范圍相當廣闊,不僅涵蓋了電商平臺、實體店,還把網站、Facebook、TikTok等社交網絡等在線環境中交易的商品納入監管范疇。
可以看到,越南政府對電商平臺售假行為的嚴懲以及全方位收緊監管政策,打出了一套有力的監管組合拳。這些舉措對于維護越南電商市場的健康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執行力的不斷加強,越南電商市場有望實現更加規范、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