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嚴查含汞化妝品
眾所周知,產品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畢竟一個不小心,消費者人身安全可能就會受到傷害。
近日,菲律賓環保組織生態廢物聯盟(Ecowaste Coalition)批評稱,盡管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的保健品監管機構已經發出警告,但仍有賣家繼續在網上銷售含汞的化妝品。
含汞化妝品仍在銷售?圖源:Blogger
消費者若是使用含汞的化妝品,可能會面臨腎臟損害、神經系統問題以及膚色不均、皮疹和疤痕等皮膚問題,還可能使整個家庭面臨汞中毒的風險。
印尼有位名為Nur Lenny Astia的女性就深受其害,在連續使用一款含汞的面霜兩年后,她的臉上開始出現黑斑,色素沉著非常明顯,這讓她甚至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在多方查詢后發現,這款面霜自2011年起就因為含汞被印尼禁止銷售。?
使用者皮膚受損?圖源:Melanin Hero
持續生產、進口、分銷和銷售摻有汞的化妝品令人深感不安,盡管多個市場和平臺都禁止銷售這類產品,例如Shopee和Lazada都禁止銷售違禁產品,但Dr. Yahnee、Goree和其他含汞化妝品仍存在于平臺上。
在印尼,不合格美容產品的制造商和經銷商可能面臨最高12年監禁或最高50印尼盾的罰款;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禁止含汞化妝品,如Goree美容霜,但其仍可在實體店和網上購買。
為了打擊這類違禁產品,菲律賓環保組織生態廢物聯盟呼吁海關、貿易、衛生、地方政府等開展聯合執法和相關活動,同時還呼吁消費者接受自己固有的膚色,共同抵制含汞化妝品。
2、化妝品行業急需規范
除了違禁化妝品是各大電商市場的重點打擊對象外,一些假冒化妝品也十分令人頭疼。由于化妝品直接接觸人體肌膚,若出現成分安全問題,將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
此前一位越南消費者就因為在網上購買了一款成分不明的化妝品,使用三天后患上過敏性皮炎和繼發性細菌感染,最后住院治療;泰國消費者在使用某品牌的假冒睫毛膏產品后眼部出現不適,還有人眼睛直接變黑。
使用偽劣化妝品住院治療?圖源:doisongphapluat
鑒于假冒偽劣化妝品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同時對市場秩序造成不良影響,如今嚴抓嚴查化妝品行業已經成為各個電商市場的共識。
去年6月,越南河內警局在黃梅郡搗毀一個假貨窩點,查獲假冒面膜、潤唇膏等近30噸、價值5.75億越南盾的美妝個護產品;同年10月,越南政府及相關市場監管機構表示將對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建立更完善的市場監管框架。
今年3月,菲律賓化妝品行業商會(CCIP)與18家成員企業聯合簽署電子商務諒解備忘錄(MOU),以此打擊假冒化妝品的流通。
簽署諒解備忘錄?圖源:IPOPHL
可以看到,化妝品行業正在進行一場“大清掃”,隨著各個電商市場持續嚴抓嚴打。市場經營會更加規范,相關賣家還需合規經營,切莫走上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