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誕爆款專利侵權
每逢圣誕旺季,都會涌現出一大批與節日相關的爆款產品。隨之而來的,還有頻發的產品專利侵權“大坑”。
根據睿觀檢測報告,最近一款月銷量高達6000單的圣誕節裝飾燈似乎“翻車”了。這款裝飾燈的太陽板和燈串,已有5個疑似侵權專利,涉及的國家站點包括英國和歐盟。
圣誕裝飾燈 圖源:Amazon
可以想象,這樣一款熱賣產品一旦涉及侵權,輕則下架listing,重則銷售權限被移除,分分鐘錯失爆單機會,影響范圍相當廣泛,可謂是損失慘重。
事實上,圣誕燈具向來是圣誕銷售熱門,僅在亞馬遜上就有10000多種圣誕燈具相關產品在售。不過由于圣誕燈具組成部件相較于其他產品更為復雜,因此這類產品往往是侵權重災區。例如搜索“christmas tree light”,就有非常多外觀專利。
去年圣誕期間,亞馬遜等平臺上就有一款戶外燈具產品被大面積下架,而原因是某款戶外太陽能燈串涉嫌侵權,無論是中小賣家還是listing評論過萬的大賣以及一些頭部品牌都被列在TRO名單中,有些賣家甚至遭到了上百萬美金的巨額索賠。
戶外太陽能裝飾燈專利 圖源:Google Patens
目前圣誕大促將至,各位賣家還需好好排查自身產品情況,切勿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圣誕燈具外,像雪人裝飾品、圣誕樹、侏儒玩偶等圣誕爆款也隱藏著巨大的專利侵權風險,相關賣家還是小心為好。
2、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近些年來,侵權案件愈發頻繁,從此前的電子類產品到家用品,再到普通詞、雜志、玩具等,很多時候賣家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侵權了。
一般來說,目前侵權類型主要為商標、專利、版權和圖片侵權,細究這些侵權案件,可以發現侵權的背后是品牌正加大對專利、商標等的保護,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不少侵權賣家會選擇“花錢消災”。
例如去年年底,美國知名卷發護理品牌Bounce Curl,LLC為其EdgeLift梳子申請外觀專利,于今年5月正式下證。今年7月,其就對EdgeLift梳子外觀專利發起維權,共有244家店鋪被起訴;到了11月,其又接連發起四項關于EdgeLift梳子專利的侵權訴訟,可以說在維權方面已經輕車熟路。
EdgeLift卷發梳 圖源:Bounce Curl
品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不少受影響的賣家也只好認栽了。
此前跨境大賣島通科技旗下汽配品牌Autel因涉嫌侵害商業秘密被美國兩家公司起訴,為了盡快結束糾紛,去年12月,道通科技表示將支付超2.2億元的和解金。要知道去年前三季度道通科技的總利潤也才2.67億元,可以說幾乎是下了血本了。
道通科技支付超2億和解金 圖源:道通科技
一樁樁侵權案件給賣家們敲響警鐘,如果因為侵權而導致后續賣貨受阻,那真是得不償失。因此,各位賣家還需謹慎行事,穩妥為妙,畢竟在未來,電商領域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只會越來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