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批店鋪退出市場
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博弈中,每新增一位玩家,就意味著會多一個人面臨出局風險。
根據數據分析平臺Metric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在線零售市場概覽報告》,通過分析Shopee、Lazada、Tiki、TikTok Shop四大在線零售平臺的數據得出,今年前3個月,越南電商市場總收入達到101.4萬億越南盾,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42.29%。
同時商品消費量達到9.507億件,同比增長24%;不過產生訂單的賣家數量卻大幅下降7.45%,僅為47.25萬家店鋪,相當于同期有超過3.8萬家店鋪退出這場“游戲”。
越南2025Q1電子商務統計數據 圖源:Metric
店鋪數量減少,市場銷售額卻在增長,說明頭部玩家的優勢正愈發突出。Metric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與大批店鋪退出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銷售額超過500億越南盾的店鋪數量同比增長了近一倍(+95%)。
顯然,越南電商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小型賣家正在逐漸退出,而運營良好的大型賣家正在確立其領先地位。
此前就有一位來自胡志明市、在電商平臺銷售家電已有兩年多的賣家抱怨道,網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因為很多工廠和賣家從B2B轉為D2C模式,他們在電商平臺的售價比市場便宜15%-20%,讓小賣家活不下去。
去年6月份和7月份,這位賣家的月均收入為2500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7054元),僅為頭幾個月的三分之一,僅為上一年同期的四分之一,為此該賣家不得不關閉店鋪,停止銷售。
小賣家退出市場圖源:Bao Tuoi Tre
像這樣因無法與工廠、企業和大型經銷商競爭而倒閉的店鋪還有很多,有業內人士指出,“小微企業、初創企業沒有資格參與超市和商店分銷渠道,產量也不大,而后者擁有經過完整認證的品牌產品,價格也便宜得多”。
當然,除了受外部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企業自身的經營失誤也是導致賣家退出市場的重要原因。
比方說,小型賣家往往沒有制定具體有效的經營策略,他們在進口或生產商品前沒有徹底研究市場,也沒有考慮運營成本并嚴格控制成本。這些小型、非專業的賣家逐漸被擠出市場,利潤就會流向真正專業、投資充足的賣家。
2、賣家壓力大
大型賣家擠壓中小賣家生存空間、賣家自身經營策略不當都成為賣家生意場上的“絆腳石”,但很多時候,平臺不斷調整運營政策、收緊監管政策也成為壓死賣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據統計,目前電商平臺普遍的經營成本在15%左右波動,包括平臺固定傭金費用、支付費用、參與包郵套餐的費用等,另外賣家還需要額外支付10%-20%的其他相關費用,如稅費、代金券、廣告、包裝盒和包裝等。
成本負擔本就過重,平臺若是再度加壓,賣家們就更吃不消了。
例如今年3月,Shopee越南站宣布,將從今年第二季度起全面推行包郵計劃。本是一番好意,不過那些沒有參加FSS免運費套餐的賣家要額外支付5%-7%的成本,并且全面包郵可能導致退貨率上升,賣家成本升高。
Shopee越南重點發展包郵計劃 圖源:cafef.vn
除此之外,平臺還會對違反訂單失敗率、延遲發貨率等行為進行處罰,這讓賣家時刻處于“提心吊膽”的狀態。對于一些不正當競爭、場外交易等行為,如發布和銷售嚴禁產品、假冒偽劣產品或侵犯版權、欺詐等,平臺則直接限制賬號、暫時/永久封禁賬號等。
根據越南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越南共發現、逮捕并處理了近1.8萬起涉及走私、貿易欺詐和假冒商品的案件,查獲貨物的總估值超過31.35萬億越南盾(約合12.3億美元)。電商合規化勢在必行,這種違規賣貨的僥幸心理是萬萬不可取的。
越南偵破走私案件近1.8萬起 圖源:Viet Nam News
值得一提的是,在賣家隊伍加速洗牌的同時,越南電商市場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Metric的報告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電商市場強勁轉向綜合娛樂和購物平臺,TikTok Shop銷售額同比大漲113.8%,市場份額從23%上升至35%,而Shopee僅增長29.3%,市場份額從68%下降到62%。
一季度四大電商平臺市場份額圖源:Metric
總而言之,目前越南電商市場仍存在巨大掘金機遇,未來涌入這一市場的玩家還會更多。不過市場蛋糕總歸是有限的,對于賣家來說,“優勝劣汰”的現象永遠不會消失,制定正確的經營策略并及時調整,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將是長久生存下去的關鍵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