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跨境電商行業正面臨美國關稅新政沖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中國(含中國香港)小包裹關稅從90%提升至120%,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稅政策。91APP董事賴先生透露,10%客戶已受影響,企業紛紛推遲投資計劃,轉向東南亞及中國臺灣市場。
中國香港包袋品牌Moral Team表示將放緩美國業務,重點開拓中國臺灣、新加坡等華語市場。中國香港電商協會建議企業考慮歐洲、澳大利亞等傳統市場,或通過海外倉降低關稅風險。數據顯示,東南亞電商增長迅猛但價格競爭激烈,拉美市場利潤較高但海關復雜,企業需根據產品定位靈活調整戰略。
美國對中國香港電商加征關稅,使得中國香港電商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利潤壓縮和市場份額下降等諸多挑戰,因此紛紛轉向東南亞、拉美市場,具體原因如下:
規避關稅壁壘:美國自 2025 年 5 月 2 日起,對含有來自中國香港的貨物且價值等于或低于 800 美元的包裹,征收相當于貨值 120% 的關稅,并從 6 月 1 日起再上調至 200%。這意味著中國香港電商企業輸美商品綜合稅率大幅攀升,而東南亞、拉美等地區的部分國家未被納入美國 “對等關稅” 清單,或通過自貿協定享受對美低稅率,能有效規避美國關稅壁壘。
新興市場潛力巨大:從消費市場來看,東南亞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中產階級群體不斷壯大,消費能力逐漸提升。例如,印尼電商市場增長迅猛,中國賣家在 Shopee、Lazada 等平臺貢獻了 60% 以上的 GMV。拉美地區的巴西等金磚國家中產階級也在崛起,電商規模預計 2028 年達 2050 億美元,墨西哥則成為中國 3C 數碼產品的 “新糧倉”,2024 年手機配件出口額同比增長 127%。這些新興市場為中國香港電商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區域貿易協定紅利:在東南亞,RCEP 框架下區域貿易協定降低了東南亞國家的關稅壁壘,推動 “東盟制造 – 中國組裝 – 全球銷售” 模式的發展,2024 年中國與 RCEP 成員國貿易額已達 12.3 萬億元。在拉美,墨西哥憑借北美自貿區優勢,成為 “近岸制造” 的熱門選擇,TCL 利用蒙特雷工廠對美出貨量增長 40%。這些協定為中國香港電商企業進入東南亞和拉美市場提供了政策便利和成本優勢。
供應鏈優化需求:關稅壓力倒逼中國香港電商企業的供應鏈向區域化、分散化轉型,形成 “中國研發 + 海外制造 + 本地倉配” 的新模式。東南亞和拉美地區的一些國家具備一定的制造業基礎和勞動力優勢,例如越南、墨西哥成為產能外遷熱門地,便于企業建立海外倉,縮短物流時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時也能更好地應對關稅波動和供應鏈風險。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