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亞馬遜起訴CPSC
產品安全問題頻發,一向坐在“被告席”上的亞馬遜,這次對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做出了反擊。
近日,亞馬遜對CPSC提起訴訟,指控其超越權限,將亞馬遜標記為分銷商而不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同時指示對其列出的危險產品采取補救措施,這違反了消費者安全法。
亞馬遜起訴CPSC 圖源:medianama
該案件還得從2021年7月說起,當時CPSC起訴亞馬遜,稱該公司未能正確召回數萬件危險物品,包括易燃兒童睡衣、有故障的一氧化碳探測器和不安全的吹風機。
盡管亞馬遜下架了相關產品并向買家發送了通知,但CPSC指控其淡化了危險的嚴重性,同時裁決亞馬遜是分銷商,有責任召回第三方商品。到了今年1月,CPSC發布最終裁定,要求亞馬遜向買家發出更多輪通知,并向客戶發放第二輪退款以及定期提交召回情況報告。
而亞馬遜方認為,其亞馬遜物流服務僅為第三方賣家提供存儲和配送支持,并不是產品的制造商、分銷商或零售商,因此不應承擔產品召回責任。平臺也已向超過37.6萬名購買者全額退款,CPSC強制要求的額外通知和退款是不必要的,并且在法律上也是沒有道理的。
CPSC最終裁決 圖源:CPSC
目前外界對這一事件的看法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電商平臺應當受到合理要求的約束,這有助于規范市場發展;還有人認為平臺只是促進交易的中介,100%的責任是不可行的。
2、平臺監管要到位
關于電商公司是否應對其平臺上銷售的產品負責,還是僅僅充當中介的身份,這事一直都是個爭論點,印度相關法案甚至針對這一點做出過調整。
根據問責和責任方面,印度2019年電子商務平臺指南草案將責任分配給了電商平臺,但2025年“電子商務自治原則和指南”的指導方針草案似乎淡化了這一規定。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平臺無法完全控制賣家的行為或產品質量,因此完全承擔責任是不可行的。
客觀來講,一個健康、公平的營商環境往往不是單靠某一群體的力量就能達到的,這需要賣家、平臺、相關監管機構多方共同努力。對于賣家來說,他們需合法銷售合規產品;對于平臺來說,作為連接賣家和買家消費的橋梁,加強平臺監管則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在這一點上,多家電商巨頭都在不斷行動。去年年底,一批Temu賣家收到平臺發出的資金受限通知:“平臺發現貴店鋪商品存在資質材料方面的違規問題,因此對相關違規商品移除站點、限制發貨,同時對店鋪部分資金采取限制提現等處理措施。”
關于商品資質問題的違規處理通知 圖源:Temu
再比如,早在2021年,泰國知識產權部就與相關政府部門和電商平臺簽署“關于保護互聯網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這一協議規定電商平臺需下架假冒偽劣產品。今年2月,該部與Shopee、Lazada、TikTok等平臺合作,暫停銷售約1670件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總價值超過7300萬泰銖。
合作打擊假貨 圖源:today.line.me
總的來說,如今電商發展越來越規范化,違規制假售假或是出售一些不符合規定的商品的現象必將被嚴厲打擊。平臺還應繼續加強監管,阻止違規商品流入市場;賣家也要合規經營,切勿裁合規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