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閉電商業務
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有人收獲勝利,也有人黯然退場。
近日,有消息稱印尼本土電商巨頭Bukalapak即將正式關閉電商業務。該巨頭在官網發布公告,宣布:“我們想通知您,Bukalapak將進行轉型,以更加注重虛擬產品。作為這一戰略步驟的一部分,我們將停止在Bukalapak市場上銷售實物產品的業務。”
Bukalapak關閉電商業務 圖源:swa.co.id
該巨頭表示,2025年2月9日23:59將是買家可以下單的最后日期。如果賣家在3月2日沒能處理剩余的訂單,那么訂單將會自動取消。與此同時,在3月14日前,Bukalapak電子錢包中的余額可以轉入用戶的銀行賬戶。并且在3月底之前,平臺還是會為用戶提供一些有關完成訂單、提取余額的指導。
Bukalapak宣布下單最后期限 圖源:Bukalapak
據Bukalapak所言,關閉實體電商業務之后,未來他們將專注于虛擬業務,對消費者出售虛擬產品,比方說預付費信貸、數據包、電力代幣、流媒體憑證、支付交通罰款、分期付款、信貸,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布實體電商業務之后,Bukalapak的股價應聲下跌了2.46%。上市三年多來,Bukalapak的股價已累計下跌了83.84%。
2.業績持續疲軟
其實Bukalapak關閉電商業務,并非一件令人意外的事。畢竟近一兩年來,Bukalapak的業績表現實在是不太樂觀。
官方公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全年,Bukalapak凈虧損為1.37萬億印尼盾。2024年第二季度,Bukalapak營收同比和環比小幅增長6%至12440億印尼盾(約合7645萬美元),但是依然沒有走出虧損陰影,凈虧損高達7080億盧比,比上一年同期虧損擴大了將近1000億盧比。僅去年上半年6個月,Bukalapak的總凈虧損就達到了7480億盧比,同比擴大了90%。
Bukalapak虧損嚴重 圖源:Bukalapak
連續虧損多個季度之后,或許是意識到業績無力回天,Bukalapak于去年11月宣布要進行業務重組,關閉多條業務線,同時進行一定規模的裁員,只是當時沒有明確表示將關閉哪些業務線。但如今我們看到了結局已定,Bukalapak當斷即斷,選擇放棄電商業務。
客觀而言,印尼電商市場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Bukalapak會走到如今這一步也是屬實無奈。根據新加坡研究機構Momentum Works發布的《2024年東南亞電子商務》報告,2023年Shopee在印尼電商市場占據了40%的GMV份額,排名第一。緊隨Shopee其后則是Tokopedia,其份額為30%。盡管Bukalapak排名第三,但市場份額僅為11%。
2023年印尼電商市場份額排名 圖源:Momentum Works
況且到了2024年,隨著社交電商巨頭TikTok Shop與Tokopedia合并后在印尼實現了快速發展,TikTok Shop與Shopee共同成為了最受印尼消費者喜愛的兩大電商平臺,留給Bukalapak發展的空間就更少了。
可以預見的是,Bukalapak關閉電商業務之后,它所留下來的市場份額會迅速被其他巨頭占據。屆時,印尼電商市場的競爭格局或將會發生大的變化。誰能在新一輪的角逐中取得勝利、誰又將敗下陣來,就有待后續觀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