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購請求服務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通貨膨脹的持續,日本的二手經濟正在加速發展,不過,由于轉售商品價格缺乏統一標準,且二手交易尚未成為主要購物模式,賣家在二手平臺上售賣商品時仍會面臨一些挑戰。
日本二手電商平臺Mercari的一項調查數據就指出,60%的二手商品賣家最終會將滯銷商品扔掉或者直接閑置,僅有14.8%的賣家會嘗試通過線下回購或者跳蚤市場的方式再次銷售。
滯銷后的二手商品去向 圖源:Mercari
轉售不出去的產品直接扔掉或者閑置,作為一個二手交易平臺,Mercari自然看不下去,為此,該平臺近日特地推出了一項名為“回購請求”(Buyback Requests)的新服務,旨在與企業合作,幫助二手商品賣家處理滯銷產品。
具體來說,使用Mercari回購請求服務,賣家僅需要將代售的商品放在Mercari平臺上進行展示,再由企業對商品進行價格評估并發出回購申請,賣家可以自行選擇接受企業提供的回購價格進行出售,或者繼續在Mercari上陳列。
回購請求服務流程 圖源:Mercari
值得一提的是,Mercari規定該服務的費用結構與個人賣家之間的常規交易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一旦交易完成,Mercari將從賣家處扣除10%的傭金。此外,Mercari還計劃繼續擴大與更多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推廣普及回購請求服務,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2、平臺精耕細作
日本二手市場確實十分火熱。
不久前日本內閣公布的一份有關二手市場的調查數據就顯示,2010年至2022年這十二年間,日本二手商品的銷售額翻了差不多一倍,2022年時,該國二手商品銷售額已經達到驚人的6.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77億元)。
日本二手商品銷售額達到6.2億日元 圖源:Yahoo
不過,相較于其他線上零售行業,二手電商仍處于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在多個方面尚需進一步完善。為了實現更加成熟和高效的交易模式,許多知名二手電商平臺都積極在標準化定價機制、質量認證與保障體系、用戶信用評級、物流交付、交易模式等方面做出調整和優化,Mercari推出回購請求服務正是出于這一目的。
當然,“人有失足,馬有失蹄”,Mercari也有走錯路的時候。
我們知道,為爭奪更多優質賣家資源,Mercari曾在今年3月份宣布停止收取賣家銷售費用,但這項費用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部分轉移至買家身上,買家需承擔0.5美金的服務費和交易價2.9%的額外費用。對此,消費者表示不滿:“我找到一些我本來會買的東西,但加上買家費用,就不劃算了。”
用戶評論 圖源:Reddit
Mercari顯然也發現將傭金壓力轉移給買家這套不可行,于是在不久前宣布從明年1月6日起恢復收取賣家10%的銷售傭金,同時降低買家費用。
由此可見,平臺內部調整優化的初心都是為了促進更好的銷售,對賣家和買家來說都是好事一樁,但若是與消費者真正的購物需求和消費權益相悖,反而會誤事,所以平臺每一項政策調整都應該三思而后行,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