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頭扎進深海事業
“在水下機器人行業,我們國家缺少很多核心能力,也缺乏民營公司,需要有人出來把這件事做好。”
十多年前,就職于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儀器廠的魏建倉意識到我國在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空白,于是發出了以上感慨。當時正值黨的十八大召開,“建設海洋強國”也被寫進了國家報告,國家開始重視起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有政策層面持續加碼,魏建倉便大膽出擊,辭去儀器廠的“鐵飯碗”,投身到水下機器人的事業當中。2023年,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之藍)在天津經開區正式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從事全系列水下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民營企業。
2013年魏建倉成立深之藍 圖源:天眼查
不過,所謂“萬事開頭難”,創業一開始,深之藍本來打算想仿制國外先進的水下機器人設備進行售賣,然而,由于技術積累不足和工藝水平限制,旗下品牌Sublue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遠遠落后于海外大牌。
后來,魏建倉痛定思痛,決定自主研發水下推進器,掌握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盡管自主研發過程充滿坎坷,但魏建倉帶著團隊一步步死磕,通過數千次實驗,他們終于攻克了核心技術難題,并設計出一款最大航速能超過4節,可由一人攜帶操作的水下機器人,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
Sublue水下機器人 圖源:Sublue
2、小眾賽道闖出IPO
如今,經過十年深耕細作,深之藍旗下已擁有3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了工業級和消費級雙輪驅動的商業模式,不僅為中國海洋局、中國電建、國家核電等多個重要部門提供過服務,而且其消費者品牌Sublue還飛入尋常百姓家,數據顯示,目前Sublue生產的水下助推器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接近65%,登頂世界第一。
當然,深之藍能一路高歌猛進,離不開伯樂的鼎力支持。作為市場上少有的水下機器人自主研發企業,深之藍從創立以來就吸引了不少資本的目光,短短10年就完成14輪融資,融資金額超13億元,其中還有雷軍順為資本認繳的近1000萬人民幣。
雷軍投資深之海 圖源:天眼查
時間來到2023年10月,一路穩扎穩打的深之藍同中金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正式沖刺科創板IPO,有核心技術傍身,有大批資本助推,此次上市業內一片看好。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國內賣家對消費市場的深度挖掘,越來越多冷門產品開始煥發生機,借此機會一舉踏入資金市場的賣家也不在少數。
比如2021年從冷門農化賽道沖出來上市大賣先正達集團、All in冷門賽道10年,終于逆襲中國首支上市游戲股的GALA Sports、又或者兩度沖刺IPO,最近宣布擬在北交所上市的小眾類目大賣思銳光學等等。
GALA Sports一款棒球游戲 圖源:游戲葡萄
總而言之,深之藍、GALA Sports以及思銳光學等大賣的成功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電商市場,再冷門的品類,都可能藏著意想不到的商機,端看賣家有沒有能力發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