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貨挑戰升級
退貨給零售行業帶來的挑戰正越來越艱巨。
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NRF)和退貨管理公司Happy Returns發布的報告,隨著消費者準備在本月接收并退回大量旺季電商訂單,退貨將繼續給美國零售業帶來巨大成本。預計2024年退貨將占所有商品銷售額的16.9%,退貨總額達到89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萬億元)。
退貨總額達8900億美元 圖源:NRF
NRF還發現,盡管退貨全年都會發生,但在節日期間會更加普遍。隨著未來幾周購物達到高峰期,預計退貨率將比年平均退貨率高出17%。并且退貨率正不斷上升,從2019年的8.1%到2023年的15%(7430億美元),再到今年的16.9%。
至于電商退貨率顯著上升的原因,與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有關。報告顯示,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會同時購買多種尺寸或顏色的商品,然后將其中一些退回;有69%的消費者會為特定活動購買商品再退回;還有46%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每月退貨多次,比去年增加了29%。
都說事物之間的發展具有共通性,英國零售業同樣也快要被退貨“逼瘋”。Zig Zag和Retail Economics的研究指出,服裝鞋類是退貨率最高的類別,有16%的人承認他們只是為了在社交活動中短暫使用,還有15%的人是為了擺拍。
打開TikTok平臺,標簽KeepOrReturn下有超過1100萬個視頻,不少用戶展示自己試穿產品的視頻,并詢問觀看者哪些產品應該保留或退回,這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更高的退貨率。
用戶詢問退回還是保留 圖源:TikTok
2、退貨成本壓力大
對于零售商來說,退貨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第三方退貨Optoro發現,處理退貨平均要花費商品原價的30%,而退貨不僅僅會損失零售商利潤,因為被退回的商品通常不會重新回到貨架,這為零售商后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
具體來看,假設它們可以重新流通,這些產品會被送回去重新包裝、補貨和轉售,將產生更多的碳排放;如果不那么“幸運”的話,退回的貨物會被直接送往垃圾填埋場。在2023年,共產生了84億磅的垃圾填埋場廢物。
為了減輕退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少零售商正盡其所能控制退貨率。Happy Returns指出,2023年,有81%的美國零售商推出了更嚴格的退貨政策,包括縮短退貨期限并收取退貨或補貨費。
零售商嚴格退貨政策 圖源:Happy Returns
不過收取退貨費可能會造成消費者流失,畢竟有76%的消費者認為免費退貨是決定購物地點的關鍵因素,67%的消費者表示糟糕的退貨體驗會讓他們不再光顧零售商。
對此,包括亞馬遜和塔吉特在內的多家零售商允許客戶簡單保留商品,提供僅退款的退貨選項,Patagonia、J.Crew、Neiman Marcus等零售商嘗試通過回購計劃保持商品流通。
亞馬遜上線僅退款 圖源:亞馬遜
可以看到,如何在滿足消費者的退貨需求和自身成本之間取得平衡,成為零售商重點關注的方向。NRF進一步指出,改善退貨體驗和降低退貨率是零售商實現2025年目標的兩個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