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家企業涉嫌偷稅
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隨著各大跨境市場的稅務監管越來越嚴格,偷稅漏稅等種種行業亂象也逐漸無處遁形。
據報道,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溫州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重拳出擊,在短短9天時間里就針對當地12家跨境電商企業的偷稅逃稅行為做出了行政處罰決定。
開出多份補稅罰單 圖源: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記重磅消息也在跨境圈內迅速傳開,如今跨境電商的合規政策越來越嚴格,竟然還有那么多跨境企業敢頂風作案,在稅務上動手腳,真是令賣家震驚不已。
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違規企業的結局也是大快人心。公告顯示,溫州市稅務局第一稽查部不僅查清了這幾家跨境企業包含走逃(失聯),未按規定如實辦理納稅申報等多種情況,而且還依法開出了稅務罰單,其中有企業連補帶罰數百萬人民幣。
溫州樺*進出口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消息顯示,該企業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在2021年取得跨境電商出口外貿收入約1.42億人民幣,向有關部門領取補貼111.5萬元,但一直未按規定如實辦理納稅申報,經認定已經構成偷稅事實。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擬向該公司少繳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所得稅共計1525501.30元處一倍的罰款,共計罰款1525501.30元。
一跨境企業被罰款152.6萬元 圖源: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
二、違規行為不可取
事實上,這類稅務違規行為近年來時有發生,不僅電商賣家會行差踏錯,部分跨境物流企業也會經不住暴利誘惑,把路子走歪。
比如說,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第一稽查部此前發布的一則公告就指出,廣州世晨物流有限公司曾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多次虛開發票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或抵扣稅款,涉案金額高達1.4億元,稅額1839萬元。
由于案情屬實,最終該物流公司被處以追繳2.4萬元行政處理、以及罰款9000元的行政處罰,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廣州物流服務商逃稅被罰 圖源: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
平心而論,稅務合規早已是跨境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隨著全球電商行業急速發展,各種逃稅偷稅行為也屢見不鮮,然而,稅務問題事關重大,如果不加以監管,整個跨境市場的經濟秩序無疑將受到嚴重打擊。
基于此,近年來各大市場都在收緊稅務監管政策,堅持強監管、嚴執行、重處罰,增強監管的約束力和震懾力。
今年5月份,印尼財政部海關總署(DJBC)就警告一些進口商,若因為貿易交易導致的海關價值通知(CIF)錯誤而少繳進口關稅,一經查獲,印尼當局將對這些人處以最高1000%的罰款;同月,越南稅務總局局長麥春城也透露,今后一段時間,越南稅務機關將持續加強稅收追收工作,尤其是要加強對電子商務領域的稅收管理,監管范圍涵蓋平臺交易、直播帶貨等多種電商形式。
越南持續加大電商稅收工作 圖源:vietnambiz.vn
總而言之,各大市場加強電商稅務監管已是大勢所趨,在此前提下,賣家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配合市場和電商平臺的稅務規定,合法合規納稅,只有這樣賣家的生意才能長長久久。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出事了,溫州多家跨境企業被爆偷稅,最高罰款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