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海營收暴漲
在出海掘金的大浪潮下,玩具企業正書寫新的篇章。作為中國第一的拼搭類玩具品牌,上海布魯可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了出海爆發式增長。
據布魯可最新財報,今年上半年,布魯可總營收達13.38億元,同比增長27.9%;期內利潤明顯好轉,扭虧為盈,達2.97億元。
這其中,海外市場貢獻最快增速,成為上半年營收最大亮點。報告期內,布魯可海外營收約1.15億元,同比暴增899%。分地區看,亞洲和北美地區是兩大核心市場,營收合計占海外總營收的近90%。
布魯可海外營收?圖源:巨潮資訊
雖然從總量上看,海外營收并不算高,但如此迅猛的增長,說明布魯可已經在持續的探索中摸到了一些門路。
事實上,回顧布魯可的出海歷程,其全面發力海外業務也就是近兩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布魯可雖有布局海外市場,但都因策略不得當,效果不佳,以致海外收入占比長期低于2%。
直至去年,布魯可全面調整出海策略,重點布局亞馬遜、Shopee等線上渠道,推出一系列高性價比的大熱IP玩具,與樂高、孩之寶等頭部企業實現錯位競爭。
同時,布魯可積極在社媒渠道搭建品牌營銷矩陣,在YouTube、TikTok等平臺發布定格動畫內容,精準觸達本土受眾。比如去年初,布魯可開設YouTube官方頻道,前期主攻北美市場,內容圍繞強勢IP變形金剛,首條視頻播放量就突破500萬,7個月內頻道粉絲量更是突破百萬。
布魯克油管頻道?圖源:YouTube
為了提高用戶粘性,布魯可也積極探索用戶運營,通過BFC創作賽、速拼賽、線下快閃活動等,提升品牌互動性。
目前,布魯可已在全國上百座城市舉辦了數千場BFC大賽。在海外,布魯可帶著優秀的BFC作品參加動漫展、玩具展。未來,隨著市場收入及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布魯可BFC大賽也有望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跡。
布魯可參加紐約玩具展?圖源:YouTube
不過,在海外業務穩步推進的另一面,自有IP貢獻較低是阻礙布魯可發展的一道難題,這不僅影響公司盈利水平,也為布魯可品牌化布局帶來挑戰。
按照規劃,未來布魯可將探索收購戰略,并推出載具類玩具和情景玩具,以擴充IP陣營及產品組合。同時布魯可計劃投建自營工廠,招募更多海外銷售和營銷人才,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
今年初,布魯可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籌集資金約17.904億港元,預計該筆資金將陸續用于自建工廠、豐富IP矩陣、銷售和營銷活動等。
二、玩具出海百花齊放
在玩具出海賽道,像布魯可這樣一邊探索一邊收獲的品牌并不在少數。從上世紀至今,從塑料玩具到AI玩具,從授權IP到原創IP,從代工廠到產業帶,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出海大軍,玩具市場活力可謂是空前。
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節日用品、玩偶、動物造型玩具出口額超500億元,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
潮玩出口強勁?圖源:央視網
這其中,從老牌廠商到新銳企業,品牌勢力在不斷加強。比如河南焦作的中州機械,其前身是一家國企兵工廠。2021年,企業家林天強收購了中州機械,開始給海外水彈槍品牌做代工。
2023年,這家水彈槍品牌遭遇經營危機,中州機械及時出手完成收購,延續了其品牌發展,由此也開啟了中州機械的自營品牌道路。據了解,2024年中州機械年銷售額達7000萬美元。
收購的水彈槍品牌Gel Blaster 圖源:Gel Blaster
再比如泡泡瑪特,今年可謂是全面爆發,其原創IP玩偶LABUBU全球爆紅,在英國、美國等地引發搶購,app也一度登頂各國應用榜。
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營收138.8億元,經調整凈利潤達47.1億元,毛利率達70.3%,指數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海外業務爆發式增長,美洲地區領跑增速,同比暴增1142.3%;亞太地區同比增長257.8%;歐洲及其他地區同比大漲729.2%。
泡泡瑪特各地區收入占比?圖源:巨潮資訊
此外,兒童玩具車品牌Kerry Yoo、AI交互式玩具品牌BubblePal等,也都是出海賽道上的實力選手。這些品牌或深耕某一品類、或專注某一技術,不僅以產品力實現了自身發展,更以品牌力彰顯了國產玩具風采。
展望未來,隨著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出海企業持續推陳出新,相信更多玩具品牌還將不斷涌現。這些品牌匯聚在世界舞臺,不僅為玩具出海注入更強勁的動力,也為所有出海人提供更豐富的成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