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邀中國賣家
有著“韓國亞馬遜”之稱的Coupang,近來也試圖與更多中國賣家結成合作。
根據Coupang跨境電商最新發布的公告,平臺將面向中國賣家推出極速開店模式,助力中國賣家更絲滑布局韓國本土市場。
具體來說,在新模式下,中國賣家入駐Coupang,無需注冊韓國本地公司,憑中國企業主體及相關資料信息,就可直接申請Coupang本土店。通過平臺指定的服務商,還能代辦進口合規、稅務合規等復雜程序。賣家只需后臺一鍵操作,最快1天就能完成開店。
Coupang推出極速開店模式 圖源:Coupang跨境電商
此外,新賣家入駐前90天,還可享受免月度服務費和交易提傭福利,有效降低前期投入成本及精力。對中小賣家而言,直面冷啟動挑戰也會更有信心。
對于Coupang,相信了解過韓國電商的賣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在韓國市場,Coupang的實力可以說是遙遙領先,而且幾乎是全方位碾壓競爭對手。
收入方面,今年二季度,Coupang實現營收11.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1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04萬億韓元增長約19%,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季度銷售額紀錄。其中,商品電商銷售額達到10.30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7%,創下歷史新高。
在消費端,Coupang不僅擁有最龐大的用戶群體,更擁有一騎絕塵的留客能力。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Coupang活躍用戶規模同比增長10%,達到2390萬人,占韓國總人口的四成以上。移動應用數據平臺IGA Works Mobile Index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Coupang用戶復購率達83%,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Coupang復購率排名第一?圖源:platum.kr
不過,Coupang實力雄厚,卻不急于向外擴張版圖,而是始終聚焦韓國市場,持續引入優質賣家,擴充商品種類,吸引更多韓國用戶。
去年底,Coupang宣布將其海外直購服務拓展至歐洲和大洋洲,以進一步提升其在跨境電商市場的競爭力。該服務面向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賣家,幫助其快速進入韓國市場。賣家只需將其產品運送至指定海外倉,剩余工作由Coupang完成。在此之前,這項服務已陸續上線至美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日本市場。
Coupang吸引更多海外賣家 圖源:talkcmo
顯然,對Coupang來說,把握住韓國用戶,穩固韓國市場地位,是其現在及未來發展的戰略重心。因此,Coupang要做的不僅是激發韓國用戶的購買熱情,更要從電商賣貨的本質入手,用好的產品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賣家就是其要重點牽手的合作對象。
二、迎合市場趨勢
除了壯大平臺實力,Coupang積極引入海外賣家,其實也為迎合市場發展趨勢。
一方面,作為亞太重要經濟體,韓國不僅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對海外商品及服務也抱以較高的認知與接受度,這就使得海外直購市場規模持續攀升。
韓國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韓國海外直購總額達2.1762萬億韓元,同比增長5.6%,這是海外直購規模首次實現單季度突破2萬億韓元,也是連續第10個季度保持增長。其中,中國商品占比超60%,直購規模達1.466萬億韓元,其次是美國(3580億韓元)和日本(1461億韓元)。
韓國海外直購規模增長?圖源:kostat.go.kr
另一方面,海外電商平臺持續深入韓國市場,無疑給Coupang等本土電商平臺帶來了競爭壓力。這也是海外直購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其中,速賣通和Temu算是兩個典型代表。
IGA Works移動指數顯示,去年前11個月,Temu和速賣通是韓國用戶下載量最大的兩個購物類應用,其中Temu下載量突破1800萬,排名第一;速賣通下載量658萬,排名第五。
Temu和速賣通下載量高 圖源:IGA Works
WiseApp Retail的調查報告則顯示,自進入韓國市場以來,速賣通、Temu兩大巨頭影響力與日俱增,2024全年兩家平臺在韓銷售額總計突破4萬億韓元(約合27.5億美元),同比大漲85%。
今年,這兩家平臺還都加快了韓國市場布局。2月,Temu在韓推出本地模式,大批招攬韓國主體賣家。3月,速賣通放棄外資身份,轉為韓國法人公司,與韓國本土平臺直面競爭。
速賣通韓國轉為本土法人公司?圖源:biz.newdaily.co.kr
毫無疑問,在各方勢力都爭相布局的背景下,韓國市場競爭將日趨白熱化。即便Coupang穩坐第一寶座,也難以忽略這種發展趨勢。換言之,無論主動應戰還是被動出擊,Coupang都注定要作出應對,順勢而為。否則再大的“江山”,也可能面臨“易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