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國加強監管
在全球跨境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各國對于電商領域的監管政策不斷收緊,這也讓行業發展變得更加合規。
近期,泰國在電商監管方面動作頻頻,泰國貿易競爭委員會(TCCT)發布《電子商務平臺不公平貿易行為審議指南》草案,首次明確將針對數字平臺的反競爭行為分為價格相關和非價格相關兩類進行監管。據了解,該指南的公眾意見征詢期將于9月18日截止。
TCCT發布草案征求意見 圖源:tilleke
詳細來看,價格相關方面禁止低于成本定價、價格平價條款、轉售價格維持、過高或歧視性的費用、算法價格操縱等行為??赡軗p害競爭的定價策略是TCCT的重點監管對象,舉例來說,掠奪性定價就是指平臺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或服務,意圖排擠競爭對手,一旦競爭對手被擠出市場,再提高價格獲取壟斷利潤,這種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
而非價格相關方面的行為包括自我偏好、捆綁銷售、獨家經營、數據濫用等潛在壟斷行為。雖然看起來沒有價格方面那么直接,但這些也可能構成不公平行為,例如使用算法或平臺設計來阻止或限制賣家產品的可見性,同時優先考慮平臺自己的產品或受青睞的合作伙伴的產品;亦或是強迫賣家使用平臺或其指定合作伙伴提供的特定服務,這些都是不公平的。
兩類反競爭行為和不公平貿易行為?圖源:tilleke
對此,TCCT強調,網絡效應使得數字平臺競爭分析更為復雜,需要特別監管框架來維護市場公平。
長遠來看,泰國貿易競爭委員會發布的這一草案,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不僅對各大電商平臺及賣家運營產生影響,更標志著泰國在規范電商平臺運營、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對電商行業的監管并不僅此而已,而是多維度、全方位且持續推進的。
近段時間泰國商務部副部長蘇查·瓊克林還宣布加強對電商平臺外國賣家的監管力度,在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期間,泰國當局檢查了超過46000個在線商品,發現約16000個為非法商品,這些非法商品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對泰國本土合法商家的利益造成了沖擊,破壞了泰國電商市場的健康生態。
宣布加強對電商平臺外國賣家的監管力度?圖源:thainews
與此同時,政府從低價值進口商品中征收了超過20億泰銖增值稅,并對違規者提起62000多起訴訟。隨著2025年12月31日新規的生效,將要求網絡平臺必須驗證賣家身份、檢查產品標準,并及時移除不安全商品,進一步規范泰國電商市場秩序。
2.已成共識
事實上,泰國在電商監管方面并非個例,加強電商行業的監管已然成為各大國家和市場的共識。
舉例來說,與泰國同屬東南亞的越南電商行業面臨的監管形勢同樣嚴峻,越南電子商務協會主席阮玉勇次此前直言,“嚴格檢查下,電商平臺上只有2% 的商品是合法的。”
越南市場同樣存在問題?圖源:thanhnien
在發現這一問題之后,越南工貿部迅速且果斷地宣布了一系列強硬措施:針對違規商品,工貿部采取了下架處理,將這些不符合規定的商品及時清理出市場;對于違規商家,實施了罰款、暫停營業甚至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措施。
無獨有偶,在遙遠的韓國市場,他們同樣重視對電商行業的規范與監管。
據其公平貿易委員會統計,2024年對企業的制裁數量為124起,處罰對象總數為308家;與此同時,對企業的罰款總額也明顯多了不少,從2023年的4350億韓元增加到5502億韓元,同比增長26.5%。
韓國罰款總額上漲?圖源:ulsanpress
通過經濟處罰的手段,對企業形成強大的威懾力,促使企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自身經營行為,罰款總額的大量增長,也足以看出他們對不公平競爭打擊力度之大。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監管的加強,不合規的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淘汰,而那些能夠積極適應監管政策變化、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跨境電商企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對跨境電商企業來說,只有密切關注各國監管政策動態,積極主動地適應監管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合規經營能力,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