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獲得母公司投資
自從開始籌備上市并計劃將公司總部遷回印度,Flipkart看起來有點缺錢了。
近日,沃爾瑪旗下電商平臺Flipkart市場部門Flipkart Internet從新加坡母公司Flipkart Marketplace Private Limited及其子公司Quickroutes International Private Limited獲得53.3億盧比(約合6200萬美元、4.5億元)的融資。此次融資以配股方式發行了76179股普通股,每股價格為69966.28盧比。
再獲母公司融資圖源:Inc42
這也是今年Flipkart Internet從其新加坡相關實體獲得的第二筆重大注資。就在本月初,Flipkart Internet剛剛獲得324.89億盧比(約合3.79億美元)的融資,此次以每股69014.17盧比的價格發行470772股普通股。不過這一次是內部現金轉移,而不是母公司層面的新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里,新加坡母公司頻頻注資Flipkart Internet。比如在去年1月,Flipkart Internet獲得1.11億美元注資,之后新加坡母公司又分兩批向該平臺注入了1.7億美元,注資總額高達2.81億美元。
新加坡母公司頻頻注資,與Flipkart IPO(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有關。去年12月,就有消息稱Flipkart計劃在未來12-15個月內上市,最快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或2026年初首次進行公開募股,并在上市前將注冊地從新加坡遷回印度。
Flipkart或將在12至15個月內進行IPO 圖源:live mint
推進IPO以及回遷到印度“老家”,這都需要大量資金。除了不斷吸取母公司的注資外,在這個籌備上市的關鍵時期,Flipkart還在進行“大瘦身”。
今年3月,Flipkart宣布關停旗下全站電子商務平臺ANS Commerce,并解雇該平臺約110名員工。據了解,該平臺專注于為D2C品牌提供商店技術、績效管理、電子商務倉儲和履行等SaaS服務。
Flipkart關閉子公司ANS Commerce 圖源:ENTRACKR
至于關停原因,是這個業務板塊實在太燒錢了。2022年,Flipkart以25-30億盧比的高價收購ANS Commerce,本是打算借此在電商領域大干一場,誰知道ANS Commerce的業績持續滑坡。
根據官方公布的財報,2024財年,該公司營收雖同比增長39.4%至5.4億盧比,但凈虧損卻從上年的5.78億盧比擴大至7.38億盧比,虧損增幅高達27.1%。
反觀Flipkart Internet(電商平臺),業績卻有好轉勢頭。2024財年財報顯示,Flipkart Internet收入同比增長21%,達到179.07億盧比,且虧損同比收窄41%至2.36億盧比。
一邊大量吸納母公司的投資,一邊削減業務提升盈利能力,可見為了能成功IPO,Flipkart的決心非常堅定。
2、巨頭IPO競賽拉開帷幕
不得不說的是,近幾年印度電商市場的競爭正日趨激烈,雖然Flipkart以近一半的電商市份額居于主導地位,但亞馬遜、Meesho等老牌平臺正瘋狂追趕。此外,Swiggy Instamart、Blinkit和Zepto等初創企業也正快速發展。
隨著近些年印度電商市場快速崛起,以及監管環境放松、投資者興趣高漲等,像Flipkart這樣推進IPO進程并實施總部回遷計劃的企業還有很多,比如Flipkart的老對手Meesho和亞馬遜。
這些平臺的舉措也大差不差,基本都是先通過瘋狂融資提升公司估值,再籌備IPO并將公司總部遷回印度。這其中比Flipkart速度更快的,要屬Meesho了。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年間Meesho共獲得包括Tiger Global、Think Investments和Mars Growth Capital等在內的多個投資機構的融資,截至目前,融資總額達到約475億盧比(約合5.5億美元)。
今年3月,有消息傳出Meesho計劃進行IPO,籌集約10億美元,同時已聘請摩根士丹利、Kotak Mahindra資本和花旗銀行擔任IPO顧問。目前Meesho的IPO估值目標為10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周提交其草案文件,并計劃在今年印度排燈節前后(9月至10月)完成上市。
Meesho計劃IPO上市 圖源:tech in Asia
在籌備IPO的同時,Meesho也正推進將公司總部從美國特拉華州遷回印度的流程,預計將產生約3億美元的稅務成本。
同樣在3月份,亞馬遜這邊也在緊鑼密鼓地布局,據消息人士透露,亞馬遜正考慮剝離其印度業務,并在印度交易所上市,其咨詢了華爾街銀行摩根大通,同時還與印度的8至10家投資公司進行接洽。
亞馬遜計劃在印度上市圖源:financial express
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施,亞馬遜將能鞏固其在印度電商市場的優勢地位,同時應對印度嚴格的電商監管。根據印度法規,國內公司可以直接管理庫存,從而加快交付速度,提升品牌形象,并降低物流成本。
在印度電商企業這波IPO熱潮下,誰會成為第一個從股市拿到錢的玩家?現在一切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沖擊IPO還是將總部遷回印度,對平臺的發展都是頗有幫助的,這不僅能優化稅務,還能降低發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