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全面防詐舉措
近些年來印度電商市場快速崛起,伴隨而來的還有層出不窮的電商欺詐案,為了維護電商市場的正常秩序,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各大電商巨頭可謂各顯神通。
普華永道印度公司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印度社交媒體、電商平臺、企業和金融科技平臺上詐騙活動激增,約有57%的欺詐事件是在這些線上平臺上發生或者與之有關。
印度電商欺詐嚴重 圖源:The Economic Times
在此背景下,跨境巨頭亞馬遜推出了一系列打擊印度電商欺詐行為的具體措施,從增強安全協議到人工智能監控系統,力圖為印度消費者提供全方面的保護。
具體來說,針對一些不良賣家通過假冒偽劣商品進行電商欺詐的行為,亞馬遜印度增強了包裹安全措施,推出了一次性密碼(OTP)驗證,可確保貨物送達預期收件人手中,這一步驟對于高價值、敏感或風險較高的訂單來說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亞馬遜還推廣了“到貨驗視”服務,以保證消費者收到的商品與賣家宣傳的一致。包裹的外包裝和安全封條上還帶有相應的包裹ID,可以防止貨物被中途調換,平臺還建議用戶在簽收前仔細檢查包裹封口是否完整,若發現拆封痕跡或破損情況,應當場拒收并申請退還,以維護自身權益。
此外,為了根源上防止平臺賣家欺詐,亞馬遜印度實施了嚴格的商戶審核機制,以最大程度減少欺詐,維護平臺誠信環境。
亞馬遜印度推出全面防詐舉措 圖源:亞馬遜
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反詐系統還引入了AI高新技術,可以利用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分析系統范圍的數據,以檢測出可疑的欺詐行為并及時阻止。
即使在層層保護下消費者依然遭遇詐騙問題,亞馬遜還會提供24小時客服支持以及“Safe-T”賠付機制,允許賣家就付款或交付問題提出申訴,由平臺介入調查并處理相關爭議,確保問題得以高效解決。
二、電商合規勢在必行
坦白說,印度電商市場欺詐問題確實越來越嚴重,一大批違法違規行為讓消費者疲于應對。
印度消費者事務部就指出,近年來,印度線上消費者的利益問題越發嚴峻,2018年時,國家消費者幫助熱線(NCH)上登記的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投訴還不到10萬起,然而,隨著市場快速發展,這一數字在五年時間內激增366%,達到2023年44.4萬起,占全部投訴總量的43%。
印度電商投訴量激增 圖源:inc42
假冒偽劣產品橫行,電商欺詐行為猖獗……在此情況下,印度相關部門不得不出手完善市場監管框架。
比方說,印度標準局近期就在食品和消費者事務部的監督下編制了《電商自律管理原則與指南》草案,旨在通過電商平臺的自我監管機制,保護消費者免受欺詐行為的影響。
具體來說,草案從賣家身份驗證、進口商品信息、退換貨機制等多個方面對電商平臺做出了規范要求,如:電商平臺必須在交易前進行嚴格的KYC(身份驗證)程序,尤其是第三方賣家;同時,平臺還需提供詳細的商品信息,包括產品標題及相關媒體資料,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商品特性。
印度要求電商平臺強化自律監管 圖源:law.asia
印度有關部門多次強調合規,各大電商平臺自然得積極響應。除了亞馬遜,印度但凡叫得上號的電商巨頭都有自己的一套合規方案。
在這方面,印度本土電商平臺Meesho就成效顯著,根據該平臺發布的《信任保證報告》,為了保護用戶免受惡意攻擊,Meesho與各種情報平臺合作,關閉了18000多個欺詐性社交媒體賬戶以及約130個虛假網站和應用程序。與此同時,Meesho還求助印度執法機構,針對加爾各答和蘭契的40多名嫌疑人提起了9起訴訟,目前平臺在解決賬戶接管欺詐方面取得了98%的成功率。
Meesho在打擊電商欺詐上卓有成效 圖源:Meesho
不難發現,打擊電商欺詐行為,讓電商市場加速合規化發展已大勢所趨。然而,要徹底根除各類違規亂象,仍面臨著諸多現實挑戰。因此,不管是賣家還是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都要保持警惕,既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也要保持必要的風險防范意識,最大程度上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