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調銷售傭金
眼看著社交電商筑起高樓,Wildberries也開始加足馬力。
最近,Wildberries宣布,將下調俄羅斯賣家在Wibes應用上的銷售傭金,下調幅度最高可達1個百分點,可適用于Wibes提供的所有產品類別,以及所有交付方式。賣家可以在每周報告中了解傭金減免訂單。
Wildberries降低Wibes賣家傭金 圖源:e-pepper.ru
或許多數人對Wibes應用還不了解,這其實是Wildberries針對社交電商模式推出的一項社交購物應用。
3月初,Wildberries推出Wibes測試版,該應用允許用戶通過觀看視頻、瀏覽圖文、產品評論等方式來選擇和購買商品。系統將根據用戶的訂閱取向、喜歡的視頻以及在平臺上的購買記錄,為用戶推送個性化信息流。而用戶在Wibes上加購的商品也會立即同步在Wildberries的購物車上,其功能和作用類似于TikTok。
同樣地,在平臺上,也存在內容創作者的角色。待測試期過后,內容創作者便可從發布行為中獲得相應報酬;賣家則可利用平臺廣告工具,分析內容瀏覽量,評估銷售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制定下一步推廣計劃。
目前,Wibes上每天已有超過17萬活躍用戶、賣家和創作者,雖然還不及Wildberries月活的百分之一,但在俄羅斯市場,也算是較為領先的社交電商平臺。
此前,Wildberries的老對手Ozon也曾在社交電商領域有所動作,但和Wildberries相比,顯然步伐還不夠大。
去年10月,Ozon宣布與俄羅斯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VKontakte達成深度合作,VKontakte用戶在瀏覽社媒信息時也能刷到Ozon精選商品,并且無需跳轉鏈接便可在VKontakte內進行購買。
Ozon VKontakte訂單 圖源:expert.vk
在賣家端,Ozon則開通了VKontakte櫥窗服務,已經擁有VKontakte櫥窗的賣家只需將商品卡片傳輸至VKontakte平臺;沒有VKontakte櫥窗的賣家則需在個人賬戶頁面進行創建;所有流程均不涉及新費用。
此外,Yandex Market也在積極探索社交購物。除了直播購物功能,Yandex Market最近又推出商品主題列表功能,允許用戶創建自己的產品主題列表并分享給其他人,或者查看其他用戶或Yandex創建的熱門列表,相當于社媒里的話題趨勢。
Yandex Market商品主題列表功能 圖源:e-pepper.ru
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直接搭建應用,還是社交功能或與社媒應用合作,電商巨頭們都在抓緊把握社交電商的市場機遇。對賣家而言,這或許也是一個拓展銷售的好路子。
二、搶占社交電商風口
電商巨頭加碼社交購物,不僅是為了挖掘新增長來源,也是為順應市場趨勢。尤其這幾年,TikTok電商模式讓市場看到了社交電商的巨大潛力,無論是社媒巨頭還是電商巨頭,雙方都希望在此機遇中,分得“一杯羹”。
比如亞馬遜,2022年便首次向美國用戶推出一項旨在激發購物靈感的功能Inspire。該功能的外觀和操作方式與TikTok極其相似,為用戶推送可能感興趣的圖文或視頻,用戶對其進行點贊、評論等反饋或者立即購買商品。
這之后,亞馬遜開始“借力打力”,主動與社交媒體合作。2023年底,亞馬遜與Meta達成合作,將用戶的Facebook和Instagram賬號與亞馬遜相互鏈接,用戶無需跳轉應用便可購買亞馬遜商品。
去年8月,亞馬遜與TikTok宣布合作,鏈接TikTok龐大的流量基礎。或許是與社媒的合作成效顯著,今年2月,亞馬遜宣布停止提供Inspire功能。
關閉Inspire功能 圖源:Amazon
同樣地,eBay也在積極擁抱社交電商。早期,eBay也是想在自己的平臺里摸索出合適的社交購物模式,為此eBay曾面向賣家推出過不少用于鏈接社媒流量的工具,比如在eBay創建社媒帖子、AI智能生成社媒標題等。
但最終,這些工具都不如直接把商品搬到社媒上來得直接。今年1月,eBay宣布與Facebook Marketplace達成合作,在Facebook Marketplace上展示來自eBay的精選商品。eBay賣家只需正常上架,其余流程都由平臺完成。
eBay與Facebook市場合作 圖源:Facebook
另一邊,社媒巨頭也在加速涌入電商賽道。
比如Youtube。早期,Youtube主要模仿TikTok,在短視頻和直播中嵌入商品鏈接,允許創作者通過聯盟計劃來賺取傭金。
這之后,Youtube開始廣泛推廣聯盟計劃,在東南亞與Shopee合作,在韓國與Coupang合作,在北美與Shopify、Instacart等在線零售商合作。
推出購物聯盟計劃?圖源:CMOtech
可以說,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網購平臺還是社媒巨頭,社交電商都對其有著無限強的吸引力。任何想要擴大影響、拉動營收增長的巨頭,都不會希望錯過這片市場。
眼下,社交分享已然成為推動電商銷售的一種常見模式,但其蘊含的增長潛力還在持續釋放。對整個市場而言,機遇也將持續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