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巴馬科為中央直轄管區,下轄6個與市同級的區。巴馬科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馬里西南部,尼日爾河從中穿流而過,面積263平方公里。市中心包括商業區、河區和巴馬科老城區。圍繞市中心有依波得若姆區(Hippodrome)、尼亞雷拉區(Niaréla)、基扎姆布古區(Quizambougou)和巴達拉布古區(Badalabougou)。
巴馬科-塞努機場為國際航空港,有國際航線與歐洲和周邊國家相連。巴馬科的公路直達科特迪瓦和幾內亞,鐵路通往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喀爾。工業方面,巴馬科有糧食和食品加工業、皮革加工業、制藥和煙草加工、小型機械和車輛修配等。銀行、酒店近幾年在巴馬科發展較快。巴馬科有綜合性的巴馬科大學,還有一些工程、師范、藝術等專科學校。文化設施有文化宮、伊斯蘭文化中心、國家圖書館、博物館等 。

巴馬科的歷史由來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是:在科特迪瓦東北部有個叫做“空”的地方,有一個獵人叫邦巴.薩諾戈,他在獵獲一頭大象的地方建了一座城池,用他的姓和故鄉的地名取名叫做“邦巴.空”,后來就慢慢變成了巴馬科。另一種說法是,巴馬科是尼亞雷人建立的,當時是一片鱷魚聚集的沼澤地,因此鱷魚后來成了巴馬科市的象征。
巴馬科的殖民史應追朔到1883年的2月1日。當時有一支法國軍隊,在波格尼斯的帶領下進入了叫巴馬科的村子,那時的巴馬科才600個村民。后來村子逐漸變大,道路和房屋越來越多。到1904年,從巴馬科到卡伊的鐵路第一次開通。1920年巴馬科成為法屬蘇丹的首府,1960年馬里獨立后成為馬里的首都。馬里獨立后的首任總統莫迪博.凱塔,1955年時曾任巴馬科第一任市長。1947年,法國總統為巴馬科老橋,即現在的烈士橋奠基。在巴馬科城市的發展建設中,法國兩任總督較為有名,分別為福蓋爾斯.泰拉松(TERRASSON?DE?FOUGERES,1924-1931)和盧沃(LUVEAU,1946-1959)。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源自互聯網,由出海club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出海club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網站管理員,本站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