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加50%關稅
關稅大刀重重砍下,身處跨境圈的電商玩家們迎來了更大的挑戰,讓人頭疼不已。
日前,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發出對華貿易戰的“最后通牒”:若中國未能在24小時內撤回此前宣布的34%對美商品加征關稅,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輸美商品額外加征50%的新關稅,并終止與中方的一切貿易談判。
揚言再加收50%關稅 圖源:知無不言
這場看似瘋狂的關稅博弈,實則是特朗普政府精心策劃的“極限施壓”策略,但其代價卻遠超想象。在此之前,美國億萬富翁Mark Cuban甚至已經在社交平臺上提醒他的粉絲,是時候開始囤貨了。
自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他已分兩次對中國商品加征20%關稅。疊加此前政策,截至4月2日,中國對美出口已承受39%的平均稅率。4月2日簽署的行政令再添34%關稅,加上取消800美元以下跨境電商免稅額度,中國商品實際總稅率升至54%。倘若最新的50%關稅落地,那么中國輸美商品的綜合關稅將高達104%。
此前加稅消息 圖源:CNBC
特朗普的關稅執念背后,是試圖通過層層加碼逼迫中國讓步,重演2018年迫使墨西哥接受《美墨加協定》的戲碼。當然了,我們也絕不會認慫。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發表談話,表示如果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二、加稅自殘
在這場關稅風暴中,跨境電商賣家受到的沖擊是全方位的,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推高了商品成本,更引發了物流、供應鏈、市場準入等多重危機。不過,這并非只影響跨境電商賣家,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也將承受巨大代價。
從美國市場本身的角度來看,特朗普的這一威脅性言論或許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甚至可能把自己“搞死”。回顧歷史經驗,美國多次加征關稅并未達到預期效果。2018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試圖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但結果卻是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大部分成本,企業利潤下降,經濟增長放緩。此次加征50%關稅,同樣可能引發類似的負面效應。
2018年加征關稅 圖源:Holland&Knight
事實上,金融市場也對特朗普這一連串的關稅政策做出了強烈反應。
在2018年3月和2019年5月加征關稅的消息發布后,美國股市陷入大幅下跌的困境。在11個關稅官宣日當天的累計跌幅達到了11.5%,這相當于損失了4.1萬億美元的市值。這一次同樣沒有幸免,自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美國股市多次出現暴跌,4月3日這一天,美股三大股指甚至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而特朗普揚言再加50%關稅后,美國三大股指更是開盤即跳水。
美股三大股指暴跌 圖源:新聞聯播
特朗普的一系列關稅政策,看似是在打壓中國跨境電商,實則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跨境電商賣家雖然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并非毫無應對之策。美國市場固然重要,倒也不是賣家們的唯一選擇,中東、非洲、俄羅斯等地區正成為新的市場機遇。跨境電商,依然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