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價格成首選因素
近些年品牌建設成為賣家們的共識,然而隨著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品牌卻逐漸沒那么“吃香”了。與之相對應的是,價格成影響購物決策的主導因素。
安永(EY)最新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消費者正重新評估他們的選擇,如價格、價值和質量,同時重新思考品牌在他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超過75%的受訪者在做出購買決定時會優先考慮價格,而不是品牌忠誠度;33%的受訪者不再將品牌視為其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
品牌面臨的壓力增大?圖源:EY
具體而言,有76%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價格差異較大,他們會選擇比自己喜歡的品牌更便宜的替代品;有68%的人受訪者則更注重物有所值,而不是品牌忠誠度。至于發生這一改變的原因,59%的受訪者提到了經濟壓力。
在不同消費領域,消費者對品牌和價格的態度也存在一定差異。
例如在雜貨領域,82%的人更看重價格而不是品牌;在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領域,65%的人首選較便宜的產品,而不是首選品牌;在時尚和服飾領域,71%的受訪者優先考慮價格,其中許多人轉向快時尚品牌和折扣零售商。
另外,面對不同產品類別的價格上漲,有41%的受訪者選擇價格較低的家居和家庭護理產品,17%的受訪者完全停止購買酒類,約41%的受訪者減少了零食和糖果的購買量。
消費者應對價格上漲?圖源:EY
安永全球及美洲消費品行業負責人Robert Holston對此評價道,“從歷史上看,消費者行為在經濟低迷時期會發生變化,但如今的變化更為徹底”。
2、零售商出招應對
全球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價格正在取代品牌偏好,各個市場的消費者都在轉向更便宜的替代品,種種現象都表明,如今零售市場是“價格為王”。
面對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不少零售商調整經營策略,最直接的就是降價挽留消費者。例如去年5月,塔吉特、沃爾瑪和亞馬遜等美國大型零售商集體下調了數千種商品的價格,從零食到家居用品,覆蓋范圍相當廣。?
美國零售商大幅降價?圖源:fortune
還有一些零售商迎合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關注,上線比價功能。舉個例子,波蘭地頭蛇Allegro推出“最低價格保證”標志,消費者在購物時無需比價,只需直接點擊便能以最低價格購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
最低價格保證標志?圖源:Allegro
除了在價格上下功夫外,一些零售商更是緊跟潮流,借助AI工具來了解消費者偏好,并制定個性化營銷策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要想成為關鍵的購物工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58%的受訪者并未根據AI建議做出購買決定,還有一半的AI建議偏向高端品牌。
簡而言之,如今零售市場充滿挑戰。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品牌吸引力的喪失只是暫時的,有65%的受訪者仍然認為品牌很重要,但品牌必須加強其相關性,而不是依賴過去的發展基礎,做到不斷創新,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