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獲侵權商品
面對電商市場假貨泛濫的亂象,泰國監管部門再出重拳。
近日,有消息稱泰國知識產權部正在與Shopee、Lazada、TikTok等平臺合作,以打擊售賣假貨的行為。截止到目前,已有1670件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被暫停銷售,查獲22萬件證據,相關商品金額超過了7300萬泰銖(約合216.3萬美元)。
泰國知識產權部與電商平臺合作打擊假貨 圖源:today.line.me
據了解,早在2021年,該國知識產權部就已經與相關政府部門和電商平臺簽署了“關于保護互聯網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一協議的規定,電商平臺承諾會下架侵犯知識產權的假冒偽劣產品,以此減少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目前,已有39個機構簽署了這一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泰國稅務部也在積極打擊假貨,并卓有成效。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查案數量相較上一年增長了45.79%,收繳假冒偽劣商品的總價值高達4.4592億泰銖(約合1321.4萬美元)。其中,進口煙酒、摩托車、撲克牌、汽車、香水及化妝品等品類是造假重災區,一些品類的同比漲幅甚至超過了100%。
泰國查獲4.5億泰銖假貨 圖源:posttoday
2.打擊售假行為
事實上,不僅是泰國,在全球范圍內的許多國家,都存在假貨泛濫的現象,讓消費者倍感苦惱。
比如說印度。一份來自LocalCircles今年1月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過去一年,將近半數(48%)的印度網購者至少購買過一次錯誤商品,同時有20%的消費者至少收到過一次假冒商品,比如仿制鞋類、化妝品和香水等。
消費者購買到錯誤的商品 圖源:LocalCircles
在假貨問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只有不到四成的消費者能通過平臺的售后服務進行換貨,有超過四成的消費者未能通過平臺解決售后問題。與此同時,有43%的消費者表示,他們無法在平臺上舉報假貨,這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受害消費者。
毫無疑問,泛濫成災的假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影響了電商平臺的聲譽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所以,許多國家都在大力打擊售假行為。除了前文提到的泰國,越南也在積極打擊假貨。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公布的數據,2024年,海關當局共計偵破近18000起涉及走私、貿易欺詐和假冒商品的案件,案件數量相較于上一年增長了12.5%;并且查獲了總價值超過31.35萬億越南盾(約合12.3億美元)的非法貨物,金額相較上一年暴漲了151.3%,不可謂不驚人。
越南偵破走私案件近1.8萬起 圖源:Viet Nam News
除了各國官方,許多電商平臺也在努力打假。像亞馬遜這種電商巨頭就一直在打擊售假賣家、下架假冒偽劣產品。今年2月,該巨頭還一舉起訴了八家企業,原因是它們涉嫌銷售假冒的卡地亞珠寶。
總的拉斯,跨境電商行業的假貨問題是一個復雜且嚴重的挑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官方機構、電商平臺、賣家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尤其作為從業者,跨境賣家應該注重合規經營,不去踩合規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