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嚴查非法保健品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加強,保健產品開始在各平臺熱銷榜單中占據一席之地,部分電商賣家也緊盯這波消費風口,打算從消費者對保健品的高需求中獲利,不過這些有想法的賣家需要注意了,不要看什么產品熱銷就盲目跟風。
消息顯示,近日,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就持續打擊非法保健產品銷售與供應的舉措發表了最新成果,2024年全年,該機構共計查獲了970707件非法保健產品,并從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軟件上刪除了7351個非法產品鏈接,與此同時,還有2868名線上賣家收到了衛生科學局的警告。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嚴查非法保健品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具體來說,2024年強制下架的7000多種非法商品中,大多數都是用于改善皮膚和頭發外觀的產品(37%),其次是隱形眼鏡(24%),還有7%的產品主要用于治療膽固醇和高血壓等慢性病,另外,避孕藥物(5%)、男性活力藥物(4%)、減肥藥物(3%)和抗生素(3%)也是重點檢查對象。
大批不法商家頂風作案,新加坡衛生科學局自然不能坐視不管,除了發出警告,該部門在2024年還起訴了30名銷售和供應非法保健品的賣家,“一旦罪名成立,(嫌疑人)可能面臨最高三年的監禁或者最高10萬新元的罰款。”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起訴30人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二、電商違規成共性問題
事實上,由于監管體系跟不上線上交易市場的發展速度,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多個東南亞市場都面臨著假冒偽劣商品橫行的共性問題。
以越南市場為例,不久前越南海關總局就發布消息稱,2024年該部門共計偵破18000起涉及走私、貿易欺詐和假冒商品的案件,查獲非法貨物總價值超過31.35萬億越南盾(約合12.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3%。
無獨有偶,菲律賓海關在年終報告中也強調,截至2024年12月,該部門共計截獲的違禁品價值超過810億比索,對比2023年的432.9億比索幾乎增長了兩倍,主要包括沒有進口許可的電子產品、奢侈品、日用商品等等。
菲律賓查獲大批違禁品 圖源:saksingayon
由此可見,東南亞已經成為不法賣家肆意滋生的“溫床”,如果不進一步加強監管,整個市場必將陷入更深層次的混亂和無序。
為加強電商合規,維護市場秩序,此前印尼就成立了一個由社區賦權協調部(KemenkoPM)協調的進口商品監管工作組,由衛生部、總檢察長、財務部、工業部等多個部委和機構組成,主要工作是對進口商和分銷商進行審查,過去一年中印尼多次大規模查倉行為就是由它主導或參與。
印尼成立專門小組嚴打違法進口貿易 圖源:kemendag
總而言之,嚴抓嚴打假冒偽劣商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市場監管者的義務和使命,東南亞各大市場對電商行業的監管政策必將持續收緊,賣家切勿心懷僥幸,以免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