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年出口千萬元
在鍵盤打字盛行的今天,鋼筆可能早已被人們遺忘。對普通人來說,這可能只是寫作方式的改變;但對企業而言,這或許就是一場生死考驗。
上海翎墨文具便是鋼筆行業的幸存者。2014年,創始人李均決心創辦自己的鋼筆品牌,翎墨。在此之前,李均已經在鋼筆行業打拼了十多年。從2007年到2014年,李均的鋼筆代工廠生意一路紅火,年營收從200萬漲到上千萬。
上海翎墨文具制造 圖源:天眼查
但風光背后,問題也隨之而來。一邊是行業內價格競爭風氣盛行,導致市場上假冒偽劣鋼筆眾多,加上代工廠定價話語權低,利潤被一再縮減;另一邊,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無紙化辦公日益普及,鋼筆行業增速不得不減緩。李均創辦的品牌水妖也沒能在這場“鋼筆混戰”中留存下來。
在這樣的市場沖擊下,轉型做外貿便成了翎墨的新方向。2017年,翎墨開始上阿里國際站,做鋼筆B2B業務。頭兩年,翎墨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畢竟跨境貿易流程紛繁復雜,單是跑通整個流程就需要些時間。
翎墨的一款迪拜暢銷鋼筆 圖源:alibaba
2019年,翎墨的鋼筆出口額穩定在幾百萬元;到2020年,翎墨出口實現爆發式增長,直接邁入千萬元行列,全年出口額達2000萬元;2023年,翎墨出口額繼續增長,突破6000萬元。
除了出口額一路飆升,翎墨的海外客戶群也越擴越大,從全球各地的中小經銷商到歐美的一線奢牌,翎墨的鋼筆生產成本一度高達千元。在阿里國際站上,翎墨的產品定價也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翎墨暢銷高單價鋼筆 圖源:alibaba
二、文具企業出海
翎墨的發展史事實上也是眾多文具企業的縮影。一方面,國內需求在降低,市場發展空間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國內文具制造供應鏈強,價格普遍較低,多數企業只能走量沒法走價。這樣一來,向外生長,走出國門就成了不少文具企業謀生的新方向。
據中國文體用品協會統計的海關數據,2020年,我國文教辦公用品出口額為近幾年最低,從2021年開始,實現大幅增長,2023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24年出口額略微回落,但依然是歷史第二高位。(每年數據均為前9個月數據)
文教辦公用品出口數據 圖源:中國文體用品協會
其中,美國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2024年1-9月,累計出口額48.7億美元。此外,荷蘭、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市場雖然出口額不算高,但同比增幅較為明顯,說明文教用品出海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而在過去幾年的增長期內,一批國產企業也順勢而為,在海外市場打響了品牌名聲。
比如千岸科技旗下的文具品牌ohuhu,在海外多個主流社媒平臺上,ohuhu累計吸引了數十萬粉絲;在亞馬遜、獨立站等各渠道,ohuhu的年收入累計達到4億元。其綜合影響力在一眾出海品牌中都能排得上名號。
Ohuhu海外綜合影響力較強 圖源:OneSight
可以說,在整個出海浪潮里,文具品牌和企業也是閃閃發光的一角。而未來,無論是繼續往中高端市場發展,還是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進擊,相信國產文具都能繼續創造更加輝煌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