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llegro起訴谷歌
隨著互聯網科技行業加速發展,全球巨頭們的利益糾葛也越來越多,一個不小心就會有產生不友好的摩擦。
消息顯示,總部位于美國的跨國科技公司谷歌(Google)被波蘭電商巨頭Allegro旗下子公司Ceneo告上法庭,Ceneo指責谷歌濫用其市場地位損害了其他平臺的合法權益,并要求谷歌賠償23.3億茲羅提(約合5.68億美元,即人民幣約41.5億元)。
Ceneo起訴谷歌并索賠5.7億美金 圖源:Market Watch
具體來說,Ceneo是波蘭領先的價格比較網站和主要的電商平臺之一,該平臺收錄了各種商品的價格和評論,方便消費者尋找優惠并直接購買。據Ceneo官方說法,之所以起訴谷歌,是因為谷歌作為全球影響力巨大的瀏覽器平臺,在搜索結果中卻優先顯示自己的價格比較服務,限制競爭對手的市場機會,導致其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基于此,Ceneo起訴谷歌要求賠償包括2013年至2024年11月29日期間的17.2億茲羅提直接損失,以及約6.15億茲羅提的利息。此外,Ceneo還考慮對23.3億茲羅提索賠金額加收法定利息,直至谷歌支付完賠償金。
針對這一訴訟以及超5億美元的高額索賠,谷歌方面自然是強烈不同意,該平臺相關發言人指出:“我們的購物解決方案多年來一直成功運行,我們將繼續投資于支持波蘭和歐洲各種規模的品牌、零售商和比較購物網站的形式。”
谷歌強烈不同意訴訟 圖源:Market Watch
二、前車之鑒
事實上,這不是谷歌第一次陷入搜索結果壟斷風波。
早在2017年,歐盟反壟斷機構就曾指責這個強大的網絡搜索龍頭利用市場地位將用戶引向自己的比價產品,并判罰谷歌創紀錄的24.2億歐元(約27.1億美元)罰款。無獨有偶,本月,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JFTC)同樣裁定谷歌公司在其網絡搜索服務中違反了該國的反壟斷法。
谷歌被歐盟罰款24.2億歐元 圖源:Forbesindia
可以看到,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谷歌在全球范圍內的反壟斷壓力也是劇增。而就在Ceneot發起訴訟的前不久,美國司法部還提出,為打破谷歌的搜索壟斷地位,應剝離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并責令其未來五年內不得重新進入瀏覽器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搜索功能中操縱結果排名使自己的產品獲得更多競爭優勢的做法并不單單是谷歌這類網絡搜索平臺的專屬。
舉例來說,今年6月份,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就被指控利用算法來提高平臺自營產品(PB產品)和直購產品的搜索排名,進而提高它們的曝光度和銷量,這一行為違反了韓國公平貿易法的規定,Coupang也因此被處以1628億韓元(約合8.5億人民幣)的罰款。
Coupang操縱商品排名 圖源:Newsis
當然,各大平臺濫用自己的市場地位打壓其他競爭對手的手段也不止數據傾斜這一種,還包括簽署排他性協議、大肆并購投資、輿論引導等等,然而,無論是在電商行業還是其他市場,這種行為都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后果,并對市場競爭環境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