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新推出第三方平臺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百思買還沒有放棄第三方市場。
近日,百思買宣布將于2025年夏季重新推出其第三方電商平臺,這是基于Mirakl平臺打造的新網站,標志著百思買再次進入跨境電商領域。目前該網站已經開放賣家申請頁面,百思買正邀請第三方賣家入駐,預計能接觸數百萬潛在客戶。
賣家申請頁面 圖源:百思買
說到發展第三方市場的零售商,很多人想到的便是亞馬遜。通過第三方銷售模式,這不僅能豐富平臺的商品種類,提升市場競爭力,還能降低運營成本,獲得更多收入來源。其實早在2011年,百思買就效仿亞馬遜嘗試過發展第三方市場了。
不過當時第三方市場僅帶來了1%的國內收入,且70%的第三方庫存與其自有商品重疊,這打亂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因此百思買最終在2016年放棄了這一計劃。
如今過去了8年,百思買還是選擇回到這片“戰場”,這與當下的市場環境有關。從整個零售行業來看,包括亞馬遜、eBay、沃爾瑪、塔吉特、勞氏、梅西百貨等多家零售商都在建設自己的第三方電商平臺,其中很多都是建立在Mirakl上的。
塔吉特第三方平臺 圖源:Target
可以想象,等百思買第三方電商平臺正式打進市場后,屆時美國電商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市場競爭格局或許也將發生變化。
2、改變亦是自救
事實上,百思買重返第三方市場除了迎合行業發展趨勢外,更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逆轉當下的發展頹勢。
由于近些年居高不下的通脹率導致美國人在食品和其他必需品上的支出增加,消費者可自由支配收入減少,因此紛紛減少對消費電子產品這類非必需品的支出。作為美國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之一,百思買的處境自然可想而知了。
根據百思買披露的報告,其可比銷售額已經連續十個季度下降。去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百思買的股價頻頻下跌,公司在公開交易中更是次數瀕臨破產。在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百思買的營收和利潤仍低于預期,國內和國際業務可比銷售額分別下降2.8%和3.7%。
百思買Q3財報 圖源:百思買
銷售額持續下滑,百思買是時候拓展更多收入來源了。不得不說的是,第三方銷售模式的確能給平臺帶來優勢:2016年,百思買在加拿大推出第三方電商平臺,三年之間市場實現了7倍的增長,且沒有蠶食第一方業務的銷售額。
市場增長7倍 圖源:Mirakl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第三方市場的作用,亞馬遜的感受也頗為深刻。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亞馬遜GMV預計增加了3650億美元,其中僅第三方市場就貢獻了增量GMV的大約75%。
因此,百思買決定重返第三方市場這一舉動現在看來并無不妥,畢竟這是吸引消費者、改善業績的一大優質辦法。不過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電商市場,百思買此次能否成功破局還充滿著不確定性,我們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