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攤貨正在熱賣
國內夜市街地攤上常見的一些義烏小商品,如今徹底火到了東南亞。
知蝦Shopee的數據顯示,最近一些地攤小商品在Shopee平臺上銷售火爆。其中一款便攜式香水小樣增勢最猛,近7天賣出5474件,自產品在今年5月份上架以來,累計銷量達到7.91萬。
香水小樣銷售數據 圖源:知蝦Shopee
還有兩款穿戴甲片、一款劉海貼以及小型指甲刀均有不錯的銷量表現,比如一款“法式風格”的假指甲近7天銷量達到5368件,單月賣出2.33萬件;劉海貼近7天售出2081件,近一個月共售出近9000件;小型指甲刀自今年6月底上架,現在銷量接近6000件。
不難發現,這些爆火的商品價格極低,且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而這些國內地攤上常見的小物品在Shopee上爆火,反映的是國產貨熱門出海的現狀。
伴隨著生活成本的日益上漲,越來越多的東南亞消費者將目光投向中國的低價商品,Shopee和Temu等電商平臺則成了他們的“購物天堂”。有位馬來西亞的用戶表示,網購改變了一切,她在Shopee上為孩子挑選圣誕禮物和生日禮物,直接從中國發貨,價格非常實惠。
不止是禮品類,從玩具到化妝品,再到服飾、食品等,中國制造的商品因其價格優勢深受東南亞消費者喜愛。看一組官方數據或許會更直觀,今年前8個月,越南Shopee、Lazada和Tiki三大電商平臺上來自中國化妝品的總收入達到10050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2.89億元)。
國產美妝產品銷售額 圖源:Znews
二、風險正在靠近
大量極具性價比的中國商品通過電商平臺涌入東南亞,東南亞本土賣家自然不樂意了,畢竟這些“外來客”使他們面臨的競爭壓力變得更大了。舉個例子,某電商平臺上只需1美元就能購買到手機殼,但泰國百貨商品通常售價11.2美元。
針對這一現象,東南亞國家紛紛出手,試圖通過出限制令、取消免稅政策等措施來緩解這一問題。
比如在馬來西亞,從今年1月1日開始,在線上銷售的從國外進口到馬來西亞的低價值商品(價值低于500令吉)將被加征10%的低價商品稅。為了應對稅收調整的成本壓力,一些跨境賣家選擇提高商品價格,不出意外的是,許多消費者的跨境網購意愿大大下降。
加征低價商品稅 圖源:berita harian
在泰國,海關將對價值低于1500泰銖的國外進口商品收取7%的增值稅;印尼則在考慮對陶瓷、服裝、鞋子、化妝品和電子產品等征收新稅費;在越南,越南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胡德福最近表示,越南將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口的每件價值低于100萬越南盾的產品征收增值稅。
越南要向低價商品收稅 圖源:cafeF
東南亞多個國家相繼出臺政策,意味著低價值商品免稅時代將迎來終結。對于跨境賣家而言,這并不是個好消息,因為稅收成本增加將擠壓賣家的利潤空間,而提高商品價格又會失去競爭優勢。
可以看到,隨著跨境稅收政策的持續收緊,低價商品出口到東南亞的生存空間將變得越來越窄。在這種大趨勢下,各位跨境賣家還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便減少損失。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均價幾塊錢的地攤貨,在Shopee東南亞上賣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