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6月28日報道,在6月28日的東京外匯市場上,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美元兌161日元,創1986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受季度末實際需求的影響,日本國內的進口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等籌集美元的動向壓低了日元匯率。
此外,認為日美利率差拉大的狀態將持續一段時間的觀點,也在推動投資者賣出日元、買入美元。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年化增長率的終值為1.4%,比此前公布的修正值(1.3%)小幅上調。由于美國經濟增長強勁,認為美國很難盡早降息的觀點涌現,給美元帶來相對于其他貨幣的普遍升值壓力。
賣出與海外貨幣相比利率水平較低的日元、以高利率貨幣進行投資的套利交易也日益活躍。
日本政府6月28日敲定,將起用財務省國際局長三村淳作為財務官神田真人的繼任者。任命將于7月31日正式生效。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29日報道,日元對美元匯率28日跌至1美元兌161.2日元,創37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日本政府當天宣布,主導匯市干預行動的財務省財務官神田真人將卸任。但這一消息對市場的影響有限。
購買美元、拋售日元的舉動影響到其他貨幣對日元匯率。28日,日元對歐元匯率跌至1歐元兌172日元,再次刷新自歐元誕生以來的最低水平。在歐洲,盡管法國存在政治動蕩風險,日元卻并無機會取代歐元被投資者買進。日元對澳元匯率也處于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由于日元購買力下降,日本從國外購買的能源和食品價格越來越昂貴。日本央行編制的企業物價指數顯示,以日元為基準的進口物價指數5月同比上漲6.9%,而以美元等為基準的進口物價指數同比下降3%。日元貶值導致進口成本大幅上升,因此日本無法享受國際價格下跌的利好。
據瑞穗研究與技術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酒井才介估算,如果日元匯率維持在1美元兌160日元左右,即使將應對物價上漲的策略考慮在內,由于進口糧食和能源等的成本增加,每個家庭的負擔也會比上年平均增加9萬日元。日本家庭的節約意識增強,就會抑制個人消費。
日元購買力下降也會引發“搶不過”其他國家的事態。
美國牛肉生產商以產量減少為由,給出的報價在一年內上漲30%。由于日元貶值導致成本增加,日本進口商無法承受這種價格上漲勢頭。日本1月至4月從美國進口的牛肉量比上年同期減少20%。
日元貶值有利于提升國內企業的出口競爭力。不過,由于一些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海外,這一好處已減小。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應對物價上漲,將在8月至10月追加實施電費和煤氣費補助。這些措施盡管能產生暫時支撐消費的效果,但無法解決日元購買力下降造成的長期通脹問題。(劉潔秋/編譯)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日媒:日元匯率再創新低,日政府將更換主管外匯事務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