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止銷售
作為東南亞人口大國,印尼紡織服裝產業既是本土經濟的重要支柱,但近年來大量進口二手衣物通過電商平臺涌入市場,對本土產業造成直接沖擊。如今,一場針對進口舊衣的行業整頓已全面展開。
日前,印尼政府宣布允許出售本地來源的二手商品,但絕不允許進口舊衣進入市場。具體來看,少量個人二手物品或代售朋友物品仍可在平臺上交易;但大批量、來源明確為進口的“打包舊衣”(balpres),尤其是以直播形式售賣的,將成為重點整頓對象。

跨境二手服裝正在被監管?圖源:scmp
之所以要禁止二手服裝的售賣,一方面是非法進口舊衣在法規上本就不被允許,依據現行相關法規,進口和銷售二手服裝的行為均屬于違法操作,此次新規是對現有法律的強化執行。
另一方面,印尼政府認為大量進口二手服裝的涌入已對國內服裝產業造成直接沖擊。從增長速度來看,近幾年這一規模在急劇擴大:2021 年約 7 噸、2022 年 12 噸、2023 年維持在 12 噸,2024 年更為夸張,直接飆升至 3,600 噸,而今年截至 8 月份這一規模也已達 1,800 噸。
據印尼統計局(BPS)及貿易部數據中心的數據,2025 年 1-7 月成衣、舊衣及廢布類目進口額達到 7,819 萬美元,同比增長 17.33%,這些進口商品主要來自中國、越南、孟加拉、臺灣和新加坡。

數量龐大?圖源:antaranews
在這樣的規定之下,Shopee、Tokopedia 和 Lazada 等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響應,表示將全面遵守政府要求,已經開始采取大規模清理行動。
據了解,Shopee自 2023 年起便持續推進違規商品清理,已聯合印尼中小企業部下架數十萬件違規 SKU;Tokopedia明確表態,平臺將對進口舊衣實施 “零容忍”,一經發現立即下架;Lazada 也表示將嚴格執行監管要求,確保平臺遵守電商相關法規。
TikTok的公共政策和政府關系負責人Marshiella Pandji也同樣證實,TikTok已明確禁止直銷進口舊衣或直播帶貨,平臺一旦發現這些產品將徹底封禁,以免其再次出現。
另外,為降低政策對相關從業者的影響,印尼政府正同步制定配套轉型方案:一方面從關口加強管控,徹底阻斷進口舊衣的流入通道;另一方面協助依賴舊衣交易的中小賣家尋找替代貨源,引導其轉向銷售本土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避免出現大規模失業問題。
總體來看,若禁令全面落實,將有效遏制進口舊衣對印尼本土紡織業的沖擊,為本土企業釋放廣闊的市場空間。
2.印尼電商市場
不得不說,在整個東南亞電商版圖中,印尼市場的增長都是相當亮眼的。
詳細來看,據Mordor Intelligence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印尼電商市場的規模大約為818億美元,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有望飆升至1681億美元,期間預計復合年增長率為15.5%。

印尼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圖源:Mordor Intelligence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發展愈發成熟,電商用戶滲透率越來越快,大量印尼消費者轉向電商平臺購物,購買頻率和支出已逐漸高于線下。
據了解,此前有數據顯示超三成的印尼消費者會網購消費品或快速消費品,購物頻率是線下的2.8倍,線上購物的支出比例幾乎是線下支出的三倍。凱度研究的數據也表明,印尼的線上銷售增速遠超線下,增長率高達43%,高于許多其他國家的電商市場。

線上市場增速?圖源:tampang
作為印尼重要的紡織品進口來源國,本次印尼禁止銷售進口二手衣物的政策,對部分中國跨境賣家來說會有不小的沖擊,特別是傳統二手服裝出口渠道,禁令實施后,不僅通過Shopee、TikTok等平臺的線上銷售通道被徹底切斷,線下走私進口的風險也大幅提升。
但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挑戰之中,高品質新品服裝出口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從本質上來看,禁令本質是為本土紡織業“松綁”,但印尼本土企業在設計創新、品質管控和供應鏈效率上仍存在短板,難以完全滿足市場對高品質服裝的需求。
而中國服裝企業在面料研發、生產工藝和款式設計上的積累恰好形成互補優勢,也就意味著中高端服裝有了更廣闊的定價空間,企業可擺脫低價競爭困境,通過品質溢價提升利潤水平。
對于中國出口企業而言,這可能是開拓印尼市場的關鍵。總的來說,變化無處不在,中國跨境賣家唯有主動適應變化,強化合規經營,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在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