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境大賣發布反腐通報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這句話放在企業管理中同樣值得警惕,尤其是對那些人員規模大、內部構成復雜的大企業來說,如果日常監管不到位,很容易就滋生“內鬼”。
近日,家用美體儀器品牌、亞馬遜脫毛儀頭部大賣Ulike所屬企業,杭州由萊集團發布了文章《反腐通報,Ulike零容忍》,披露了2025年度集團內部反腐活動的最新成果。
文章內容顯示,2025年,由萊集團監察部門持續深化反腐、共查處違反企業“高壓線”案件9起,涉嫌刑事犯罪的12名員工被移交公安機關處理。這些員工涉及供應鏈采購崗、研發崗、品牌設計崗、社媒運營崗、營銷崗等多個崗位,目前由萊已和他們解除合同,并列入黑名單永不錄用。
Ulike發布反腐通報 圖源:Ulike
在公告中,Ulike還曝光部分員工的貪腐行徑,其中不少情節嚴重者已被法院依法判處刑事處罰。
例如,品牌設計總監李某某,在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伙同合作商抬高合同報價并據為己有,經法院審理,其行為構成職務侵占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Ulike達人直播運營吳某某,利用職務之便伙同其家屬通過篡改達人傭金比例,侵占公司費用,最終因職務侵占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5000元。
涉事員工被判刑 圖源:Ulike
值得一提的是,Ulike此次反腐行動,還涉及到其海外業務。
具體來說,在Ulike公司負責海外營銷的楊某,被曝在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在公司北美營銷業務開展過程終伙同他人虛構境外營銷賬號,后又利用該境外賬戶套取公司費用,涉嫌職務侵占,已被移交公安。
海外營銷楊某職務侵占 圖源:Ulike
二、多位跨境人被坑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近年來,跨境電商行業迎來蓬勃發展期,但行業規模擴張的同時,內部腐敗與舞弊現象也在跨境電商領域屢見不鮮。這類問題并非只存在于Ulike這類頭部企業,即便是一些中小型跨境公司,也可能面臨類似的風險。
去年年初,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曾查處了一起侵犯商業機密案件,犯罪嫌疑人是某跨境公司家居類目產品的負責人,他掌握著公司的供應商信息、定價政策、運營數據等機密信息。
然而,在任職期間,該員工多次通過職務之便將公司的產品信息、盈利情況透露給自己家屬。后來又和家屬一起成立了一家跨境電商公司,開始竊取原公司一些銷量大且利潤高的產品私自售賣,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獲利超45萬,給員工造成約400萬的利潤損失。經調查后,該員工被追究刑事責任,還被罰款175萬元。
涉事員工被罰款175萬元 圖源:深圳市場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損害企業利益的內部行為存在不同動因,除了部分人因利欲熏心、無視企業規則為自身謀取私利外,還有一些人是受同行刻意指使,以潛伏的方式進入企業內部,其核心目的就是竊取企業機密,以進行不正當競爭。
此前,一跨境貨代公司就在社群上曝光了一位“內鬼”員工的身份信息,并表示該員工在入職第二天就試圖竊取公司機密客戶資料以及數據庫信息,被抓現行后遭到解雇,該公司也提醒各位同行,在招聘過程中要警惕此人,以免利益受損。
業內普遍認為,這位被解雇員工應該是想通過非法搜索其他公司的客戶資料以及數據,報更低價格來搶訂單。
盜取公司資料被辭退 圖源:微信
有意思的是,除這位老板以外,不少跨境從業者也紛紛表示自己碰到過類似“內鬼”事件:
“2021年的時候遇到看一個,4000塊一個月愿意來我們公司做銷售……以為撿了個大便宜,誰知道人家是自己開了公司的。”
“前2個月招了操作……月底要買社保時讓財務調上家公司離職證明時,發現人家是貨代公司的法人。”
總而言之,員工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但總有少數不良用心者企圖擾亂人才市場秩序,妨礙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跨境賣家,在緊盯業務增長的同時,還得筑牢人員篩查的防線,避免辛苦打拼的成果,栽在?“自己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