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6 月實施 “贓物政策”、7 月收緊 “重復違規” 處罰后,平臺近期連續開展六輪掃號行動,重點打擊三類高風險賬號。
三類賬號成封號 “靶心”
根據亞馬遜官方公告及行業數據,當前封號風險最高的三類賬號具有鮮明的違規特征。
問題 BG 標品牌授權賬號
此類賬號通過偽造品牌授權文件或利用系統漏洞,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銷售受限品牌商品。例如,某賣家通過 PS 授權書獲得某國際品牌銷售權,但實際授權方為空殼公司,最終因品牌方舉報被永久封號。更隱蔽的違規行為是 “跨類目銷售”,如將 3C 類品牌授權用于銷售家居用品,此類操作因破壞品牌生態被亞馬遜列為 “高優先級打擊對象”。
地址關聯賬號:歐洲站成 “重災區”
亞馬遜通過分析發貨地、VAT 稅號地址及退貨地址的一致性,識別關聯賬號。2025 年 7 月,某大賣因使用同一倉庫地址注冊 5 個歐洲站賬號,其中 1 個賬號因銷售違禁品被查封,導致其余賬號因 “地址關聯” 被集體封停,凍結資金超 2000 萬元。此類案例暴露出多賬號運營模式的風險 —— 平臺已從 “查人” 升級為 “查貨 + 查地址”,傳統 “賬號矩陣” 策略失效。
KYC 審核失敗賬號
根據歐盟《數字市場法案》(DMA),亞馬遜需對歐洲賣家進行嚴格的身份核驗。2025 年第二季度,某賣家因無法提供完整的公司銀行流水及供應鏈合同,在視頻驗證環節被判定為 “高風險賬號”,60 天內未通過補審導致禁售。行業數據顯示,KYC 審核失敗率較 2024 年同期上升 37%,主要原因是賣家對 “受益所有人” 信息披露不全或使用虛假資料。
封號潮背后的邏輯
亞馬遜此次的 “鐵腕政策” 并非偶然,而是很多因素疊加的結果。2025 年 6 月實施的 “贓物政策” 直指美國 “0 元購” 亂象。據 FBI 統計,2024 年美國零售業盜搶損失達 870 億美元,其中 30% 的贓物通過電商平臺轉售。因此亞馬遜要求賣家提供 365 天內增值稅發票、供應商資質文件及物流單據,希望將 “反洗錢” 邏輯應用于供應鏈溯源,阻斷贓物流通鏈條。
亞馬遜因此加強了對 CE 認證、RoHS 指令等文件的核查力度,某賣家因無法提供玩具產品的 EN71 檢測報告,被強制下架全店商品并處以銷售額 20% 的罰款。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數據顯示,中國賣家占亞馬遜全球市場的 52%,但其中 40% 依賴 “低價螺旋 + 刷單” 模式。2025 年 Prime Day 前夕,亞馬遜升級站內信監測系統,新增 “修改動作詞”(如 “revise comment”)及誘導性表述(如 “好評返現”)為敏感詞,直接封停 1.2 萬個違規賬號。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