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亞馬遜主動了解賣家應對措施
在特朗普接二連三的關稅“大炮”沖擊下,亞馬遜似乎也亂了陣腳。
最近,一些賣家反映,亞馬遜正在主動了解其關稅應對措施。
郵件里寫道,“我們希望就當前美國關稅形勢及其對亞馬遜業務的影響與您展開討論,特別是物流領域。直至目前,我們依然在應對各種關稅政策影響,相信您的經歷和策略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郵件里并沒有寫明,這是否是平臺對賣家情況的一項調查,但其提出的幾個問題,卻極其精準詳細。
比如賣家是否因關稅政策調整采購策略、分散供應鏈;賣家是否因關稅政策調整定價;賣家的跨境貿易是否受到影響;是否因關稅政策改變航運路線或方法等。
亞馬遜主動聯系賣家 圖源:LinkedIn
此外,也有賣家收到亞馬遜發來的主動“邀約”。在郵件里,亞馬遜表示,“近期關稅導致很多賣家的進口成本上漲,或許是時候考慮拓展銷售渠道了。”
亞馬遜給出的選擇是歐洲市場,郵件里寫道,“亞馬遜歐洲市場平均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8億,約為美國市場的80%,預計到2028年,歐洲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9000億美元。而且,歐洲客戶普遍對美國品牌有著強烈的消費需求。”
最后,亞馬遜還宣傳了一些入駐激勵措施以及傭金減免優惠,幫賣家減輕前期經營成本。
毫無疑問,亞馬遜這是在探賣家的反應。雖然不清楚亞馬遜是否會公開其獲得的信息,或者利用這些信息制定一些新的平臺規則,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與亞馬遜分享信息、合作應對關稅,或許是賣家當下最好的選擇。
在這之前,一些三方賣家以及亞馬遜供應商已經被亞馬遜“拒之門外”。
知情人士透露,在特朗普宣布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地區征收對等關稅后,亞馬遜就取消了多家供應商訂單,包括沙灘椅、滑板車、空調等品類。
而且這些訂單取消得很突然,導致供應商不得不臨時尋找下家。
亞馬遜取消供應商訂單 圖源:SCMP
與此同時,不少亞馬遜三方賣家反映,目前無法創建新的貨件,庫存可售時間長的貨物基本無法補貨,即便賣家申訴也難以解除限制。
一些賣家收到客服回復稱,估計要到4月25日,這些受影響的ASIN才會被逐步放開限制。
平臺限制創建貨件 圖源:知無不言
這一系列操作,出現在此時此刻,很難不被人認為是亞馬遜應對關稅行為。但對賣家來說,無論平臺規則、市場環境如何變化,只要業務還在,就得時刻跟緊節奏。
二、關稅影響持續蔓延
坦白來說,亞馬遜作為全球電商巨頭,擁有龐大的中美賣家群體,其受到的關稅影響或許遠超想象。
但同為跨境貿易玩家,亞馬遜尚且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其他賺錢業務比如AI,可以幫助其消化關稅影響,而大多數中小賣家,基本只有一項可創收業務,一旦關稅壓力落到頭上,那便是毀滅性的打擊。
全球供應鏈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透露,由于高昂的關稅成本,取消貨運訂單或者干脆放棄訂單已經成為中美企業間的常態。這在家具、玩具、服裝、鞋類及運動器材行業已經十分顯見。
部分行業跨境貿易明顯停滯 圖源:CNBC
但對美國商家來說,要放棄中國制造,很難。尤其是高利潤率、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例如電子產品、機械、醫療設備等。
一方面,美國制造業沒落是事實,很多零部件很難在美國找到合適的生產商,要么價格高得離譜,要么質量低得嚇人,和中國制造相比,完全沒有優勢。
在油管,一位百萬博主@Fstoppers就分享了類似的觀點。這位博主本身是美國人,主賣辣椒醬。同樣的辣椒醬包裝盒,美國制造商給的報價要比國內高800%;同樣的辣椒醬包裝瓶,在美國找不到能生產的工廠。
賣辣椒醬的油管博主 圖源:Youtube
好不容易在墨西哥找到一家能復制同款包裝瓶工藝的工廠,定制一份模具就得先掏25000美元,又比中國工廠貴2萬美元,而且這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美國制造,同樣要受到關稅制約。
另一方面,即便美國商家有心轉移生產線,但技術含量高的生產線往往造價高、耗時長,一時之間未必能拿出這么多錢來投資。
而且美國總統四年一換,特朗普政策一天一換,沒人知道生產線搬完又會面臨什么新政策。這樣的選擇,對承壓能力弱的企業而言,無異于“泰坦尼克號上挑座位。”
毫無疑問,眼下無論是美國商家,還是中國工廠,大家都正飽受美國關稅政策的“摧殘”,而且這種沖擊力前所未有,持續時間也難以捉摸。
如此形勢下,留給賣家的選擇屬實不多,要么坐等天明,要么轉移重心,尋找合適的市場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