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嚴打假冒化妝品
伴隨著電子商務迅速崛起,市場上違規銷售假冒偽劣的現象也愈演愈烈。
為了打擊假冒化妝品進入菲律賓并在網上銷售,菲律賓化妝品行業商會(CCIP)最近與18家成員企業聯合簽署了電子商務諒解備忘錄(MOU)。
簽署諒解備忘錄 圖源:IPOPHL
此次協議簽署是在菲律賓知識產權局(IPOPHL)與CCIP于2023年達成合作伙伴的基礎上,主要針對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MOU的核心內容包括制定電商行業行為準則、加強品牌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以及實施高效的通知和下架程序,以提高打擊假冒化妝品的效率。
CCIP主席Christine Michelle Reyes指出,由于電商平臺的興起導致假冒商品在網上迅速蔓延,品牌難以保護其知識產權,不僅品牌聲譽會受損,而且不安全或不合格產品的銷售會增加消費者安全的風險。
事實上,隨著化妝品行業的持續增長,其越來越容易受到假冒的影響。由于假貨的成本遠低于正品,但售價卻可以接近或高于成本,從而獲取高額利潤;再加上電商平臺在核查真假時,僅憑采購憑證很難辨別產品真偽,因此這一行業魚龍混雜。
據IPOPHL介紹,目前簽署該協議的成員公司包括Green Cross Inc.、Amway Philippines LLC、Chromaesthetics Inc.等,該諒解備忘錄將成為打擊假冒產品的又一大工具。
合作成員 圖源:IPOPHL
2、頻頻出手整治
老實說,假冒化妝品苦菲律賓甚至整個東南亞市場久矣。作為直接接觸肌膚的產品,若出現質量問題,嚴重的話會影響消費者健康安全問題。比如在越南市場,此前一位消費者在網上購買了一款成分不明的化妝品,使用三天后就因過敏性皮炎和繼發性細菌感染住院治療。
除了消費者會受到假冒化妝品問題的困擾外,品牌方同樣苦不堪言。
此前雅詩蘭黛越南公司及Mac越南公司聯合指控當地一名網紅利用電商平臺銷售假冒化妝品,隨后警方從該網紅的住處共查獲54種、13370件假貨商品,總價值超9.7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28.95萬元)。
越南網紅大量兜售假冒化妝品 圖源:cafef
當然了,因質量問題暫停流通的化妝品也不在少數。去年9月,越南河內衛生部宣布暫停流通并召回8克包裝的“Careleeser防曬美白霜”,因為該產品含有兩種防腐劑成分;到了10月,又有兩款GAMMA品牌化妝品被緊急召回,原因是檢測樣品不符合質量標準。
化妝品行業假貨泛濫,相關監管部門是時候出手了。去年10月份,越南政府及相關市場監管機構表示將針對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建立更完善的市場監管框架。
越南嚴查化妝品假冒偽劣問題 圖源:daibieunhandan
種種跡象都表明,化妝品行業急需“大清掃”,這不僅能規范整個市場的競爭環境,還能讓消費者買得安心。未來市場對化妝品行業的打假力度只會越來越大,賣家切勿抱有僥幸心理,還需合法合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