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價集體上漲
盡管當前消費需求沒有明顯回升跡象,但貨運市場的漲價潮依舊來襲。
最近,包括馬士基、地中海航運(MSC)、達飛輪船、赫伯羅特、萬海航運等船公司相繼宣布上調3月份運價,涉及歐洲、地中海、北美、非洲、中東印巴等多條重要航線以及近洋航線等。
具體來看,馬士基宣布,自2025年3月3日起,將調整遠東至北歐和地中海地區航線的FAK運費,最高可達每40尺柜6200美元;達飛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將上調遠東至地中海和北非的FAK費率,最高每40尺柜6900美元。
馬士基上調運費 圖源:馬士基
赫伯羅特也宣布從2025年3月1日起,上調遠東至歐洲的FAK費率,并征收從亞洲/大洋洲至非洲、中東和印度次大陸以及從亞洲至大洋洲的集裝箱貨物300美元/TEU的GRI,有效期另行通知,此次調整不僅涵蓋20尺和40尺干貨和冷藏集裝箱,還涵蓋各種高箱。
萬海對全中國區出口至亞洲區(近洋航段)的貨載實施運價調漲;MSC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從所有遠東港口(包括但不限于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港口)至地中海港口(包括西地中海、東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和北非)和黑海港口的新運價。
MSC新FAK費率 圖源:MSC
多個船公司集體上調多條航線運費,其中美西、美東航線漲幅明顯,跨境賣家又要面臨更深一輪的物流挑戰。畢竟運價上漲將直接導致物流成本大幅增加,賣家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2、賣家難題不斷
相信不少賣家已經發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運價上漲一波接一波,比如9月全球平均現貨航運費價格上漲25%,達到每公斤2.71美元,當時東北亞至北美和歐洲的航線運費同比和環比均出現較大漲幅。
這些船公司集體漲價潮更是來勢洶洶,去年11月15日起,MSC、達飛等多家船公司上調多條航線運費,比如達飛把20尺柜的最高運費調整為5100美元,40尺及高柜的最高運費調整為7900美元。
到了今年2月,達飛又調整了從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運送至北歐及西地中海的FAK費率,20英尺和40英尺集裝箱的費率為3300美元。除了上漲運價外,一些船公司還向賣家征收旺季附加費,進一步加重了賣家的成本負擔。
達飛新FAK費率 圖源:container-news
而在賣家面臨運價上漲、物流成本加重等難題的同時,還可能遇到倉庫爆倉等情況,這擾亂了賣家正常的備貨節奏。此外,各地區關稅政策變動、國際快遞巨頭相繼調整運費也讓賣家頭疼不已。
比如說,自今年1月6日起,FedEx美國、美國出口和美國進口服務的包裹和貨運費率平均上漲5.9%;DHL也發公告稱,從今年1月1日起運費上漲4.9%-6.9%。
DHL運費上漲 圖源:DHL
總而言之,今年必將又是充滿挑戰的一年,跨境賣家們還需及時調整運營策略,通過提前備貨、利用智能化工具等,盡量讓物流成本降下來,同時也要注意規避風險,避免因突發危機耽誤了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