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布關停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近日,澳大利亞零售業巨頭Wesfarmers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它旗下的電商平臺Catch將要因為多年虧損而關閉。今年4月之后,Catch就會停止銷售產品,標志著這家在澳大利亞運營多年的電商平臺正式走向終結。
Catch即將關閉業務 圖源:Catch
據了解,Catch是一家以提供超值優惠而聞名的電商平臺,于2019年被Wesfarmers收購。后來在2022年和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平臺SHEIN和Temu先后進入澳大利亞市場,影響力和市場份額迅速提升,同時來自亞馬遜的競爭也在加劇,這些都導致了Catch業務出現縮水,此后一路下滑。
在2021年的時候,Catch還能有5.28億澳元(約合3.3億美元)的銷售額,然而上個財年,這一數字就下降到了2.27億澳元,直接腰斬。不僅如此,Catch的虧損局面也始終沒能扭轉,根據其母公司Wesfarmers提供的數據,2024-2025財年上半年,Catch的營業虧損預估在3800萬—4000萬美元之間。巨額的虧損,最終使Catch走到了關停的境地。
Catch上半年虧損達3800萬美元 圖源:7news
Catch關閉之后,大約會有190個工作崗位流失,還有100個電子商務崗位員工將會轉移到Wesfarmers集團旗下的其他零售商,例如Kmart、Target、Bunnings,等等。
2.零售業挑戰
事實上不僅僅是Catch,近年來在不樂觀的經濟大背景下,相當多歐美市場的零售商都遭遇了業績危機。
比如美國知名零售商梅西百貨,在通貨膨脹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梅西百貨近年來的業績受到了沖擊。為了降本增效,該巨頭早在去年年初就宣布了一輪大裁員,計劃辭退超過兩千名員工,同時關閉5家門店。而2025年一開年,梅西百貨又再度宣布今年將關閉66家業績不好的門店,未來三年還將繼續關閉大約150家門店,誓要大幅節省運營成本。
梅西百貨即將關閉數十家門店 圖源:wsaz
同樣在2025開年,手工藝品零售商Joann再度申請破產。據了解,該零售商的負債至少有10億美元,甚至可能有100億美元。在背負巨額債務的同時,Joann的業績也未見起色,最終不堪重負,向法院申請出售公司資產。
梅西百貨和Joann的事例,是萬千零售商的縮影。從行業整體來看,美國零售業正在遭遇一場寒冬。一份來自Coresigh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美關停的零售店數量達到了7327家,同時激增57.8%,2024年也由此成為美國近4年來零售店關停潮最大的一年。與此同時,該年度美國新開零售店數量遠小于關停零售店數量,為為5919家,相較2023年只增長了8.2%。
美國關店率上升 圖源:chain drug review
一方面,廣大中小零售店業績不佳,虧損的虧損,倒閉的倒閉。然而另一方面,零售市場兩大王者:亞馬遜和沃爾瑪的市場份額、影響力卻在持續上升。馬太效應加劇,巨頭吃走了市場相當一部分的紅利,中小零售商處境越發困難。可以預見的是,在肉眼可見的未來,這一現狀恐怕無法迅速得到扭轉,所以廣大賣家應當做好準備,應對接下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