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臨制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Coupang這回又攤上事了。
近日,有消息稱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被曝出涉嫌遲付賣家款,并且未支付遲付利息,因此涉嫌違反《大規模流通事業法》,正面臨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的調查,或將被制裁。
Coupang因涉嫌拖欠賣家付款而面臨制裁 圖源:yna.co.kr
根據韓國法規,“流通企業進行直接采購交易時,必須在60天內與供應商結算交易金額?!比绻^60天未付款,那么每年都要支付15.5%的逾期付款利息。這樣算下來,Coupang未支付的逾期利息高達數億韓元,不可謂不驚人。
Coupang未支付的滯納金達數億韓元 圖源:Coupang
據了解,目前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已經對Coupang啟動了制裁程序,可能之后會對Coupang下糾正令、起訴或者進行罰款。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該機構可能會借由Coupang事件,來推動在線平臺交易付款結算期限的縮短。
而對于Coupang而言,無論是被起訴還是被罰款,都會對平臺信譽和資金狀況造成打擊。該巨頭目前也在積極需求解決方案,其官方發言人表示:“Coupang 將在與公平貿易委員會的討論過程中真誠地解決這個問題?!?/p>
2.屢屢被查
回顧近一兩年,Coupang可以說是麻煩事不斷。
去年6月,Coupang被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指控操縱算法來提高平臺自營產品(PB產品)和直購產品的曝光度,以及動員公司員工來給平臺自營產品打高分、寫好評。這些行為都違反了韓國公平貿易法的規定,所以Coupang當時被處以了1628億韓元(約合8.5億人民幣)的罰款,只不過在Coupang的申請下,罰款暫緩執行。
公平貿易委員會指控Coupang違規 圖源:Newsis
后來到了11月,Coupang以同樣的原因再度遭遇公平貿易委員會調查,當時甚至首爾東部地方檢察廳都出動了,對該公司總部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搜查和扣押。
差不多是同一時間,Coupang還被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PIPC)指控泄露用戶數據,而被該機構處以了總計15.8億韓元(約合113萬美元)的罰款。據悉,總計有大約13.5萬名外賣員的個人數據,以及大約2.2萬名消費者的訂單信息數據被泄露,影響范圍頗大。
客觀來看,這些指控、罰款、制裁,目前還沒能動搖到Coupang韓國第一大電商平臺的地位。根據網站分析平臺SimilarWeb數據,截至去年11月,Coupang依然是韓國訪問量最高的電商平臺。而根據Statista提供的數據,截至去年6月,Coupang的獨立訪客數量約為735萬,在韓國是斷層第一,遠比Gmarket(448萬)、11street(330萬)等其他韓國本土電商平臺高。
Coupang訪客量斷層第一 圖源:gurufocus
盡管如此,頻頻曝出負面新聞還是會對Coupang的聲譽造成一定影響。尤其當前韓國電商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不僅本土電商平臺對Coupang的市場份額虎視眈眈,一些來自我國的跨境電商平臺也逐漸在韓站穩腳跟、影響力不斷擴大,所以Coupang還是應當謹慎應對負面事件,以免自己的領先地位被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