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臺降價搞促銷
如果要說今年哪個市場價格競爭最激烈,那韓國必定名列前茅。
據報道,由于Gmarket、11 Street等韓國本地電商計劃集中全公司的資源來提高商品價格競爭力,而全球速賣通、拼多多Temu等跨境平臺也針對韓國年末旺季市場發起猛烈攻勢,今年11月份,韓國電商市場很可能爆發一場價格戰。
韓國電商平臺內卷低價 圖源:yna
具體來說,韓國電商巨頭Gmarket宣布將對11月1日至10日舉行的年度大促活動“Big Smile Day”進行了重大改革,旨在實現“全網最低價”。該平臺不僅主動邀請了一些具有價格競爭力的賣家參與大促,而且決定全額承擔折扣優惠券的費用,減輕賣家成本負擔。
與此同時,另一家本土平臺11Street也在為其“Grand Eleventh Day”做準備,同樣推出了多款高性價比商品。對此,11Street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力求今年的Grand 11.11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吸引力。”
11Street大促活動宣傳照 圖源:11Street
面對韓國本土電商的價格攻勢,速賣通韓國也毫不示弱。據悉,該平臺計劃在雙十一期間推出一場自進入韓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促銷活動,同時,全球速賣通還在官方社交網站上宣傳稱:“將會有一場比去年更不尋常的活動”,賺足了眼球。
二、除了低價別無選擇
坦白說,如今韓國市場龍蟠虎踞,早已不是什么電商藍海,沒有足夠競爭力的平臺遲早要被淘汰出局。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韓國電子商務初創公司面臨沖擊,網購平臺關閉量增加37%,達到7.8萬家。而身為市場主要參與者之一的Gmarket,雖然沒有倒在市場洪流之中,但其業績也已經連續下滑三年。
Gmarket連續三年業績下滑 圖源:hani.co.kr
電商行業的增長乏力,加上速賣通、Temu等具備強大價格優勢的競爭對手緊追不舍,韓國本土電商不得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促進業績增長。
在業績壓力下,Gmarket、11Street等平臺開始關注下沉市場。隨著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近年來韓國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敏感度不斷提高,性價比高的商品或帶有大額優惠券的產品往往更受歡迎。
2023年9月,11Street率先出擊,推出了“9900韓元店鋪”板塊,主要銷售單價低于1萬韓元的生活用品。店鋪一經上線顧客就絡繹不絕,當月銷售額便超出預期;隨后10月份的日銷售額環比增長了80%,11月份更是猛增了196%。
低價商品成購物熱門 圖源:naver.is
除了11Street,TMON也嘗到了低價內卷的甜頭,據了解該平臺推出的“1萬韓元幸福”低價店鋪匯集了2500韓元、5000韓元、7000韓元、10000韓元等各種價位的商品,截至2023年11月份,其銷售額同比增長98%。
總而言之,低價已經成為韓國電商平臺的致富密碼,隨著11月旺季的到來,該市場的電商價格戰恐怕會更加激烈。不過,對于賣家來說,低價固然是刺激業績增長的手段,但提升產品質量、維持核心競爭力才是保證業績長青的最大關鍵。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電商價格戰,在韓國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