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計劃重組
曾與SHEIN比肩的英國快時尚巨頭Boohoo,如今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據報道稱,Boohoo正面臨股東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其拆分業務,該公司旗下的品牌包括Debenhams、Karen Millen和PrettyLittleThing。在品牌被拆分重組的同時,Boohoo首席執行官John Lyttle也將辭職。
業務將被拆分 圖源:euro news
有分析師表示,Boohoo可能會出售Debenhams和Karen Millen,以便專注更年輕的目標市場,畢竟對于該公司來說,出售近幾年收購的品牌比出售核心品牌更有意義。據了解,Boohoo于2019年以1820萬英鎊收購了Karen Millen,2021年又以5500萬英鎊收購了Debenhams。
說實話,Boohoo拆分或出售業務或許是現階段唯一的出路。隨著近兩年市場消費疲軟,再加上競爭對手SHEIN、Vinted等平臺的沖擊,以及時尚退貨率飆升、成本壓力增大,Boohoo發展舉步維艱。
在截至2024年2月全年財報中,Boohoo總營收14.61億英鎊,同比下降17%,稅前虧損增加76%至1.6億英鎊。另外在截至今年8月底的6個月內,Boohoo銷售額下降15%至6.2億英鎊,英國、美國等核心地區業績均出現下滑。
2023年全年財報 圖源:Boohoo Group
業績難以扭虧為盈,Boohoo的市值也一跌再跌。據統計,該公司的股價在過去5年中下跌了近90%,市值僅有4.04億英鎊。股東價值沒有得到最大化釋放,漸漸失去了耐心,自然也可以理解為什么要向公司施壓了。
二、快時尚卷生卷死
Boohoo當下所面臨的的發展困境其實也是許多快時尚品牌的一個縮影,業績難以提振、裁員、削減業務,甚至破產倒閉的都不在少數。
比如有著“西班牙SHEIN”之稱的Venca在今年1月宣布申請破產程序,這家曾經服務于超80個國家、擁有42000平方米的物流平臺最終倒下。當時該公司面對多家供應商已經累積了700萬歐元的債務,而SHEIN、Temu等電商平臺的沖擊則成為壓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網站清倉大甩賣 圖源:Venca
事實上,如今全球快時尚競爭相當激烈,由于消費者的手頭變得越來越拮據,價格低廉、款式多樣、設計新潮的快時尚品牌便成為消費者眼中的香餑餑。以印度為例,2024財年,印度整體時尚行業僅同比增長6%,但快時尚產業卻大漲30%至40%,規模達到約100億美元。
快時尚市場規模增長 圖源:India Business Trade
在這波熱潮中,不少快時尚品牌抓住機會,紛紛殺出一條血路。比如說,專為印度16至24歲女性消費者提供快時尚女裝產品的NEWME在今年7月成功拿下18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資本市場日益青睞,可見品牌發展勢頭相當迅猛。
越來越多的新興快時尚品牌入局,那些曾經擴張過快、無法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的玩家自然會也被淘汰出局。不過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同時,快時尚行業也有一些挑戰,畢竟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加深,很多消費者會減少購買。
總而言之,“優勝劣汰”的馬太效應在電商行業一直存在,快時尚玩家還需多加審視市場環境,在產品品質和創新上多多提升,同時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這樣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老板辭職、業務拆分,Boohoo前路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