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日,歐盟成員國正式進行投票,確定在現有10%的稅收基礎上,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達35%的附加稅,計劃于10月底生效。這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進入歐洲市場將面臨最高45%的超高關稅。
歐盟委員會4日發表聲明稱,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加征最終關稅的提議已獲得歐盟成員國的“必要支持”。據歐盟外交官說,10個國家支持加征關稅,但包括德國和匈牙利在內的5個國家投了反對票,12個國家棄權。
具體稅率方面,對特斯拉加征7.8%,比亞迪17%,吉利18.8%,上汽35.3%,而其他參與調查但未被單獨抽樣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加征20.7%。疊加歐洲目前的10%基礎關稅之后,上汽將被征收45.3%、吉利28.8%,比亞迪27%、特斯拉17.8%。這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進入歐洲市場將面臨最高45%的超高關稅。
10國贊成 5國反對 12國棄權
根據歐洲方面提供的數據,關于該項法案的投票結果如下:
投票贊成方:
歐洲內有10個國家投下贊成票,這些國家的人口占歐盟總人口的45.99%。
法國是積極推動該法案的國家之一,此前也曾推動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進行“反傾銷調查”。
其他贊成國包括丹麥、愛爾蘭、法國、希臘、意大利和波蘭等9國。
投票反對方:
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5個國家投票反對。
這5個國家的總人口僅占歐盟的22.65%,未達到推翻法案的最低門檻。
棄權方:
西班牙、比利時、捷克、盧森堡等12個國家投了棄權票。
西班牙總理桑切斯曾表示反對關稅,并在訪問中國期間及回國后釋放了積極信號。
西班牙經濟部長也在投票前一天寫信給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建議歐盟繼續與中國協商,避免征收關稅。
棄權反映了一些歐洲國家的糾結心態,既想配合歐盟決定,又擔心中國反制會傷及自身。
該法案在歐洲內部引起了不同的反應,贊成與反對意見分明,同時也有國家選擇棄權。外界認為,盡管歐盟決定對華加征關稅,成員國之間的分歧仍然明顯。在投票結果出爐后,歐盟方面也表示,即使采取了關稅措施,中歐仍可尋找其他解決方案。
中方對此表示關注,并警告稱如歐盟采取不合理措施,將影響中歐經貿關系。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表示,如果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設置障礙,將影響中歐經貿關系及歐盟的碳中和目標。中國將采取相應措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這將不利于中歐經貿關系的長遠發展。
關稅落地后,歐盟也積極回應了磋商的可能性。10月4日聲明表示,歐盟將繼續努力與中國探索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必須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定、能夠充分解決委員會調查所確定的損害性補貼、并且可監控和可執行。
反對者立場及歐盟回應
綜合10月4日路透社和法新社的報道,關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的議題,德國、匈牙利及德國車企大眾汽車公司表達了不同立場,歐盟委員會也做出了回應:
德國立場:
德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并警告歐盟不要引發與中國的“貿易戰”。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應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避免引發貿易戰。
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林德納
德國車企大眾汽車公司立場:
大眾汽車公司稱,歐盟國家投票支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是“錯誤的做法”。
該公司在聲明中表示,擬議中的關稅無助于提高歐洲汽車行業的競爭力。
匈牙利立場: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不希望被迫加入任何一個集團,而是希望與各方都保持貿易往來。
歐爾班曾推動將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廠遷往匈牙利,并警告稱,如果世界經濟分裂成兩個集團,歐盟制造的產品將越來越難以銷售。
歐盟委員會回應:
歐盟委員會表示,將繼續與中方進行談判,努力探索替代解決方案。
相關方案須符合世貿組織規定、能充分解決補貼問題,并且可監督和執行。
德國、匈牙利及德國車企大眾汽車公司均對歐盟的決策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反對和擔憂,而歐盟委員會則表示將繼續與中方進行談判,尋求解決方案。德國央行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德國在華直接投資總額73億歐元。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在華直接投資近25億歐元,第二季度猛增至48億歐元。
商務部回應
在歐盟4日表決通過涉華關稅案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第一時間回應稱,堅決反對歐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規、不合理的保護主義做法,堅決反對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
中方堅決反對歐方的終裁草案,但也注意到歐方表達要繼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政治意愿。中歐技術團隊將在10月7日繼續進行談判。中方希望歐方清醒認識到,加征關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動搖和阻滯中國企業對歐投資合作的信心和決心。中方敦促歐方真正展現出落實政治意愿的實際行動,回到通過磋商解決貿易摩擦的正確軌道上來。中方也必將采取一切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出口歐洲的外貿人請注意:歐盟正式通過這項關稅(10月底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