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產短劇扎堆出海
不得不承認,“土土”的短劇們真的有一種“勾魂攝魄”的魔力。
去年年底,國產短劇才剛在出海投資圈里火了一把;今年,短劇平臺們又靠著一部部爆款短劇,在海外“殺紅了眼”。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Sensor Tower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球短劇應用內購收入環比增長近四倍,達到4.8億美元,其中,國產短劇應用貢獻半壁江山,DramaBox、ReelShort、ShortMax、GoodShort、Kalos TV等9款國產短劇平臺入圍上半年亞太非游戲應用收入增長榜Top20。
9款國產短劇引用突圍上半年收入增長榜 圖源:Sensor Tower
從去年年底至今年年中的月收入增長水平來看,今年可以說是短劇出海的爆發年。去年年底,頭部短劇平臺的月收入還停留在數百萬美元水平,今年7月,就已經上升到了月入3000萬美元的高度。
與此同時,中腰部短劇平臺也飛速發展,市場份額占比大約增長了1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整個短劇出海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非頭部平臺也能在市場中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然,廣闊的市場前景也意味著更多的競爭對手,而競爭的核心就是比誰的爆款多。比如今年4月,北京點眾科技旗下的DramaBox就憑借熱門歐美短劇《I Wish It Were You》,日流水迅速攀升,成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收入最高的短劇應用。
DramaBox熱門歐美短劇 圖源:DramaBox?
可以說,增長是過去一段時間里短劇出海的主旋律,隨著這種勢頭繼續發展下去,相信今年底短劇出海還會取得更多的好成績,跑出更多黑馬平臺。
二、機遇與挑戰并存
然而,快馬難免失蹄。短劇在海外強勢出圈,展現旺盛生命力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不少問題。
最直觀的一點便是國產短劇制作團隊與海外受眾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的文化隔閡,僅靠大量譯制國內短劇很難維持長久發展,本土化是短劇出海不得不面臨的重要問題。
比如在海外市場上,狼人、吸血鬼題材很受歡迎,但放在國內制作圈里,能把這類題材寫好的劇本卻是少之又少。
國產短劇應用ReelShort打造的狼人短劇 圖源:ReelShort?
同時,由于海外短劇制作成本高,劇本題材較為單一,爆款模式尚不成熟,加上知識產權判罰依據不明晰,不少制作團隊都不敢放開腳步搞創新,畢竟一旦某個創新內容火了,市面上就會迅速出現各類“仿款”,對以爆款紅利為生的短劇平臺而言,這是一個性價比極低的買賣。
“霸總總裁愛上我”依然是主旋律 圖源:DramaBox
此外,由于短劇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一時間吸引了不少玩家,行業內惡性競爭、短劇品質良莠不齊、制作層層分包、中途撤資、鉆合同漏洞等亂象也頻頻發生。
這些問題層層疊加,侵蝕的不僅是個別參與者的利益,更是對整個短劇行業長遠發展的侵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之下,短劇出海依然面臨著重重挑戰。
不過,路都是闖出來的。這些問題若能隨著行業發展逐漸成熟,而逐步受到重視并加以解決,相信對整個短劇行業而言都是一次質的飛躍。事在人為,功不唐捐,精品短劇還需要時間的沉淀,而我們也需要給它們一點時間。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中式霸總爆改美式狼人,國產短劇扎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