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倒賣店鋪賬號被抓
在跨境電商圈里,合規經營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即便如此,高額利潤的誘惑依然驅使著不少人鋌而走險。
最近,據媒體報道,四川成都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四川一網絡科技公司倒賣店鋪賬號被抓 圖源:廣安日報
該公司長期以兼職為幌子,向普通市民購買個人信息,用以注冊境外電商平臺的商鋪賬號,并將注冊完成的賬號高價出售,以此牟取高額利潤。
去年12月,報案人小明(化名)接下了這家網絡科技公司的兼職招聘,公司負責人表示,小明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手機號碼等信息,協助公司專門人員辦理營業執照并注冊境外電商賬號,便可獲得500元報酬。
涉世未深的小明不疑有他,很快便配合公司完成了所有注冊及認證工作,拿到了500元兼職費。然而,今年4月,小明卻突然發現,自己注冊的商鋪賬號竟然被他人使用,并且多次收到顧客的電話投訴,無奈之下,小明來到公安局報案。
據四川省岳池縣警方調查的信息,從2022年3月至今,這家網絡科技公司已經非法搜集了近千條公民個人信息,并以5000-20000元不等的價格非法倒賣境外電商商鋪賬號,非法獲利近千萬元。目前,幾位犯罪嫌疑人已經全部到案,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當場繳獲的營業執照 圖源:跨境電商頭條?
二、合規經營是底線
老實說,最近幾年,跨境電商飛速發展,吸引了不少玩家參與。隨著參與游戲的玩家越來越多,不守規矩的人開始肆意妄為,一些違規經營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對于普通玩家而言,只要堅持合規經營的底線,這類麻煩還是能夠有效避免。
然而,難就難在,有心人打著合規經營的幌子,背地里卻干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這類現象同樣不在少數,尤其是跨境貨代圈里,由于交易時間長,難以確認交易真實性,普通賣家很容易被有心人鉆空子,結果就是要么貨物被扣,要么貨款被卷走,既傷財又傷身。
今年6月,一家位于義烏的美線貨代就被爆料負責人卷走1400萬巨款后失聯。有貨代同行表示,這家貨代在美國遭遇查驗,價值2億元的貨柜全部被扣,直接波及一眾賣家。
賣家爆料 圖源:今日頭條
更有貨代爆料,事實上這家貨代早有跑路之意。因為在事發前不久,這家貨代通過其運送的兩條柜子,只付了七成的貨款,剩下三成貨款追要了兩個月依然沒有下文,這說明當時這家貨代的資金鏈就已經出現了斷裂危機。
再加上,這家貨代長期在市場上大搞低價競爭,通過低價運費吸引賣家,接著將賣家貨物轉手給下家,賬期時間長,資金流轉風險大。所以,一旦遇上突發事件,就失去了平衡能力,爆雷隨之就來了。
爆雷貨代公司被列為經營異常 圖源:天眼查?
因此,在跨境電商圈里,無論是賣家、貨代、還是服務商,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必須時刻遵守相關法規。只有保住合規經營的底線,才能在出海路上行穩致遠,否則,一個巨浪打過來,就很有可能翻船。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非法倒賣跨境店鋪賬號,成都一跨境服務商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