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與TikTok合作
亞馬遜還是沒能抵制住TikTok流量的誘惑,與TikTok化敵為友,準備開始上鏈接帶貨了。
最近,亞馬遜與TikTok合作,TikTok上的用戶無需跳轉到亞馬遜APP就能直接下單購買商品。
具體來看,TikTok 的用戶將可以在” For You “的 “Feed”(推流)中,看到亞馬遜相關的商品推薦頁面。
但是,如果用戶看到感興趣的商品想要下單,就必須將 TikTok 賬號與亞馬遜賬號相關聯,才能完成下單流程,如果不想綁定也可隨時終止關聯。
值得一提的是,TikTok App 內關于亞馬遜的產品實時價格、商品詳情、Prime 優惠資格、配送時間等服務,與在亞馬遜 App 上的體驗大差不差。
老話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場合作無疑達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對于TikTok來說,一是能拿到亞馬遜的廣告費,二是能培養用戶在平臺上下單購買的心智,類似于國內抖音在娛樂內容的基礎上給商品推流,用戶可以逐漸接受在刷視頻的同時還消費的習慣。
再一個就是能夠依靠亞馬遜在本土發展多年的優勢條件,逐步完善平臺上的商業環境,比如配送服務、售后等等。
對于亞馬遜來說,TikTok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流量,這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池。
根據Statista發布的最新報告,截至2024年4月,TikTok(抖音國際版)的全球下載量已超過49.2億次,月度活躍用戶數突破15.82億,成為全球第五大最受歡迎的社交應用。
從用戶畫像上看,年輕用戶仍然占據TikTok主流,69.3%的用戶年齡在18-34歲之間。
亞馬遜接入抖音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入更多新的年輕群體,提高產品的轉化率。對于亞馬遜賣家來說,也多了一個經營生意的渠道。
事實上,亞馬遜的用戶正在慢慢流失。數據顯示,亞馬遜2023年10月在美國的用戶數量同比下降了8%,使用時間同比減少20%。
為了拉回用戶,亞馬遜也是開始尋求社交媒體的合作,以不斷拓寬獲客渠道。
除了TikTok之外,早在去年亞馬遜就和Meta、Snap達成合作共謀社交購物,允許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用戶在社交媒體直接購買亞馬遜的商品,從而獲得新的流量入口。
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和解
近年來,以Temu、SHEIN為代表的“出海四小龍”攻勢越來越強,亞馬遜也開始招架不住了,正在四處“組隊”來防守。
除了跟同為電商平臺的TikTok破壁之外,亞馬遜還開始與曾經的對手京東開始搞合作。
在上個月,亞馬遜海外購宣布,其海外官方旗艦店入駐京東平臺,開始試運營階段,并將于今年11月的黑色星期五全球購物季正式開業。
早在2019年,亞馬遜撤掉了其在中國電商業務中的自營部分,只保留了海外購業務。總的來說,這次與京東的合作就是一種雙方資源互補關系。
在增長放緩的時代,電商巨頭們似乎更樂意與曾經的競爭對手合作共贏,一起攜手穿越增長周期。
比如今年5月,京東支付與微信支付實現互聯互通,用戶通過京東金融APP可以掃描微信收款二維碼進行付款。
最近,就連淘特也開始全量接入微信支付。
淘寶特價版APP在支付方式中,已新增微信支付一欄,且無需內測,已實現全量覆蓋。
用戶可使用淘寶賬號登錄淘特APP,將所需商品加入購物車后,結賬時便會出現新增的“微信支付”和“找朋友幫忙付”,點擊“微信支付”便可通過跳轉的方式,直達微信實現支付過程,不用復制鏈接。
早在去年雙11前,阿里媽媽就與騰訊廣告宣布進一步深化合作:微信視頻號、朋友圈、小程序等優質廣告流量通過阿里媽媽UD(全域媒體營銷平臺)效果投放,可直跳淘寶、天貓商家的店鋪、商品詳情及淘寶直播間。
事實上,在互聯網的下半場,握手言和合作共存已成為主導趨勢,對于絕大多數平臺而言,擁抱開放合作所蘊含的價值,遠遠超越了封閉對抗。
平臺間的良性開放競爭,以及內部生態的深度融合與互通,將如同催化劑一般,加速推動整個行業步入一個更加健康、繁榮的發展軌道。
亞馬遜開始反擊了
事實上,面對突圍的對手,亞馬遜越來越喘不過氣了。
在與TikTok 宣布合作的前一周,亞馬遜就公布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二季度亞馬遜凈銷售額增長10%至1480億美元,略低于分析師預期的1488億美元。
財報一出,股價就下跌超6%。據業內人士分析,其主要增長點在于亞馬遜的云計算業務而非電商業務,財報一出,亞馬遜當日盤后跌超7%。
第三方機構Sensor Tower數據顯示,百貨商店和零售商App在 2023 年下載量下降。其中Nordstrom Rack、亞馬遜、Old Navy和梅西百貨等零售商2023年下載量分別同比下降 27%、22%、20%和10%。
可能是由于消費者轉向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子零售商,特別是 Shein 和 Temu,其下載量分別同比增長 56% 和 861%。
兵臨城下的亞馬遜,一直在尋找抵抗的辦法。最顯而易見的是,今年亞馬遜上線的一系列動作,仿佛都是為了應對強敵量身定制的。
比如今年1月亞馬遜降低了美站的服裝類商品傭金;3月亞馬遜公司透露即將在印度推出低價電商平臺Bazaar;
4月,亞馬遜宣布自5月15日起,在歐洲、日本和加拿大站,為低價服裝商品的銷售傭金提供折扣。
不同地區的傭金降幅不同,例如加拿大站定價低于20加元的服裝商品,原銷售傭金為17%,調整后為10%,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站價格低于15歐元的服裝商品,原銷售傭金為15.45%,調整后為8.24%。
6月亞馬遜在深圳開了一場內部閉門會,會上亞馬遜向賣家透露了即將開展的新項目“低價商店”的消息。
據介紹,低價商店專門為顧客提供白牌低價時尚、家居和生活用品類目商品,由亞馬遜在中國運營的倉庫進行履約配送,預計在9-11天內將商品直接送達顧客手中。
8月亞馬遜美國站亞馬遜上線“僅退款”功能,允許售價低于75美元的商品(除危險品、重型大件商品等例外情況外)為買家提供退款而不需退貨的服務。
不過,目前來說,亞馬遜作為30年的全球電商巨頭,非常抗打。
面對諸如拼多多TEMU等新興平臺的競爭圍攻,亞馬遜不僅勇于走出舒適區,還積極采取了包括低價策略等措施反擊,以坦然且自信的姿態應對挑戰。
接下來,就看亞馬遜如何持續創新、深化顧客體驗,并有效運用其品牌影響力和全球供應鏈優勢,這將是其成功守住電商領域領頭羊寶座的關鍵所在。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中國電商殺過來后,亞馬遜突然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