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面臨外需放緩甚至減弱的大背景,但下半年的外貿還是有信心能夠實現正增長,也有信心通過外貿的增長來為國民經濟的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在9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如上表示。
當天,商務部正式印發《支持外貿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稱《穩外貿措施》)。據王受文介紹,此次國務院審議通過的《穩外貿措施》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增強外貿履約能力,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穩外貿措施》提出,各地方要強化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方面保障,確保外貿訂單及時履約交付;要研究優化出口信用保險中長期險承保條件;把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加快用到位;支持企業參加各類境外自辦展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擴大境外自辦展會規模,持續提升代參展成效,對外貿企業人員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出國出境參展、商洽業務的,要進一步加強服務保障;擴大即將召開的第132屆廣交會線上展參展企業范圍,延長廣交會線上展示時間等。
二是激發創新活力,助力穩外貿。《穩外貿措施》提出,要增設一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增設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增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出臺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出臺便利跨境電商出口退換貨的稅收政策。
三是強化保障能力,促進貿易暢通。《穩外貿措施》提出,要提升港口集疏運和境內運輸效率,確保進出口貨物快轉快運;持續清理口岸不合理收費;推介口岸提質增效經驗做法;加強對外貿企業的通關便利化服務保障,實現到港貨物快進快出等。
王受文表示,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商務部與各地方、各部門密切配合,廣大外貿企業迎難而上,努力克服多種不利因素沖擊。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規模達到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1%,我國外貿再次展現了較強的韌性與活力。然而,隨著外貿發展環境日趨復雜,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增速回落,我國外貿面臨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壓力加大。因此,有必要出臺新一輪穩外貿政策,為我國企業紓困、解難、助力。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穩外貿措施》從三個方面著重發力,是因為這些領域存在著很多難點和堵點。從這些方面入手,體現了《穩外貿措施》的針對性。
白明舉例說,《穩外貿措施》提出,辦好第132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線上展,將線上展示時間由10天延長至5個月;進一步促進貿易暢通,提升港口集疏運和境內運輸效率,確保進出口貨物快轉快運……這些舉措都為后續政策的具體落實提供了抓手。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吳丹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國外貿數據表現良好,但面對當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第四季度我國外貿出口或面臨走弱風險。商務部在此時出臺《穩外貿措施》,針對外貿供應鏈各個環節提出一系列措施和建議必要且及時。
吳丹認為,《穩外貿措施》一方面明確指出要鼓勵外貿大省發揮好自身優勢,加大對外貿創新平臺的支出力度,支持優勢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強調了跨境電商在穩外貿環節中的作用,要求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的發展,在優化海關流程、拓展資金渠道、稅收政策優化等方面對跨境電商類外貿企業給予相應的鼓勵支持。
“《穩外貿措施》的及時出臺,能有效緩解當前外貿企業面臨的復雜形勢壓力,紓解外貿企業困境,給予進出口貿易企業‘定心丸’式的政策支持,助力我國貿易供應鏈繼續平穩有序發展,并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穩定力量。”吳丹表示。
“當前,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大背景是外需增長放緩。為了應對這樣的挑戰,推動外貿穩定增長,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部署,努力為外貿企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為外貿保穩提質目標實現創造好的條件。”王受文表示,今年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穩經濟、穩外貿的政策措施,起到了較好的效果。1月至8月,我國機電產品在外貿出口中的比重占到了56.5%,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的競爭力不斷體現。與此同時,我國汽車出口增長了57.6%,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了92.6%。這些都是外貿產業基礎比較雄厚、競爭力較強的體現。
盡管8月我國外貿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其他RCEP成員國的出口在當月增長了23%,比8月整體外貿出口增速高出11.2個百分點。“包括RCEP在內的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外貿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王受文說,“全國各地非常重視外貿工作,很多省份都出臺了務實管用的配套措施,建立了外貿企業‘白名單’制度,重點予以支持,商務主管部門對一些重點外貿企業開展常態化走訪、‘一對一’幫扶,這些都有助于我國外貿的穩定增長。”
白明認為,當前,我國外貿行業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形勢,穩外貿不可掉以輕心。從目前來看,《穩外貿措施》的實施效果還難以預判,很多政策如何落地有待進一步觀察。不過,隨著外貿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我國外貿產業的發展基礎依然很強。未來,各種制度性開放將不斷推進,我國外貿行業也將迎來更多收獲。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