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在近日召開的新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在支持北京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的同時,將天津、上海、海南、重慶4省市納入試點,有利于形成“1+N”的試點格局,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2015年,國務院印發實施《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在此基礎上,今年4月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慶4省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試點期為3年。這也成為時隔6年之后,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首次“擴容”。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新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是塑造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的需要。當前,我國的服務業開放既面臨重要機遇,也存在現實差距。一方面,我國14億人口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消費形態正在由實物消費為主加快向服務消費為主轉變,服務業吸收外資已占吸收外資總量的70%以上。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約占GDP的55%,比發達國家低20%左右,存在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不夠、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等問題。為此,需要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持續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塑造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
新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可以更好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服務業開放點多面廣、門類眾多,既涉及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的統籌,涉及各類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需要多維度開展創新探索。這次開展試點的4省市服務業發展基礎較好,區域和產業代表性較強,通過改革創新,發揮地方首創精神,能夠在工作中積累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對全國服務業開放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此外,新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也有利于加強開放協同。新增試點有助于與北京的示范區建設形成梯次安排與協調配合,有序安排試點政策實施和經驗復制推廣工作,多點開展試驗論證,形成綜合效應。
據了解,4省市試點方案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標國際先進貿易投資規則,借鑒前期試點工作經驗,結合本地定位,合計明確203項試點任務,涵蓋產業開放、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建設、政策和要素保障等多個方面。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貿港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振偉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服務貿易重要性與日俱增。服務貿易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結構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從我國來看,發展服務貿易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據統計,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4.5%,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繼續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推進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蔡振偉表示,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試點,一方面將為我國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有效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國際化水平,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國服務業全面對接國際規則,為我國開展雙邊、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提供有益探索,推動我國更好融入和參與全球服務貿易規則的制定。
蔡振偉認為,將天津、上海、海南、重慶4省市納入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有力拓展了試點的空間范圍。從具體實施方案來看,4省市均圍繞承擔的國家重大戰略使命,結合旅游、金融、商務、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需求,試點的重要任務各不相同,內容各有側重。特別是海南自貿港即將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將推動我國進一步放寬服務領域的市場準入,加快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的開放進程。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