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給我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近期,我國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勢頭,但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仍然很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外貿企業困難凸顯。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國家多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涉及房租、稅費、融資、經營成本等多方面。
數據顯示,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2020年1月1日以后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截至5月,累計退稅102.02億元。3月1日,實施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截至5月,新增減稅104.86億元。2—6月,三項社會保險共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5769億元,緩繳431億元。
多項政策為中小企業紓困
“當前中小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面臨著兩大困難,一方面,現在仍處于疫情防控期間,部分國家關閉了國境,航運物流不暢通。另一方面,海外消費需求萎縮,使得我國很多企業雖然已經復工,但是并沒有完全恢復產能?!鼻迦A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研究員朱煜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就導致中小企業出現以下現象:老訂單的付款賬期被拖延,甚至被取消;已經交付貨物被拖欠款;新的外貿訂單比較少等。
朱煜表示,上述這些問題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政府目前出臺了一系列旨在緩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政策,目的在于掃除企業發展的外部障礙,緩解中小企業運營資金周轉困難緊張的狀況。
“雖然疫情對我們影響較大,但我們得到了當地政府、銀行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比如電費下降5%、獲得信貸3000萬元等,我們自身也在做好防控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復工復產,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湖北襄陽一家紡織企業的董事長葉慶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并想方設法購進口罩生產設備、轉產口罩,在努力讓企業“活下來”的基礎上,為當地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廈門麥克瑪視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賴明鐘表示,今年公司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延緩繳納15萬元、階段性減免社保費13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82萬元等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5045億元。其中,今年出臺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8941億元。
通過梳理,為中小企業的紓困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分別是資金、稅費和貿易試點。在資金方面,銀保監會此前表示,銀行機構要對受困企業加強續貸支持,做到應貸盡貸;央行通過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引導銀行向中小微企業發放低利率貸款;商務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印發通知,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全力支持外貿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稅費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允許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緩繳納所得稅。在擴大貿易試點方面,近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支持外資外貿的舉措當中提到要拓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范圍;5月以來,多個綜合保稅區密集獲批,海關總署等通過賦予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支持企業拓展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此外,商務部提出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的建設,為我國傳統的外貿企業提供了另一種貿易渠道。
減稅降費滿足企業關切
這些政策組合在穩經濟運行、保市場主體方面已收到了積極成效。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于6月下旬對2507家企業開展的調查顯示,普惠金融政策獲得小微企業普遍“點贊”。一些過去與銀行“絕緣”的小微企業主,首次通過線上快速獲得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貸款,對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5.5,比一季度回升3.5點。其中,分行業指數和分項指數全面回升。接受調查的中小企業中,復工情況最好的為工業企業,最弱的為建筑業,復工率分別為93.17%和84.44%。
“二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繼續回升,反映出中小企業運行態勢向好,企業信心有所提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執行會長張競強表示,隨著經濟運行持續向好,政府對中小企業紓困扶持政策落實見效,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有所恢復。
對于上月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草案)》,朱煜表示,這是主要針對解決中小企業運營資金周轉困難的政府規章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在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這方面還有很多配套措施要完善,很多條例會涉及到一些衍生性的問題。比如,很多政府采購并不是惡意拖欠,而是因為預算資金的調整和撥付、招投標采購流程的報批等可能耗時比較長?!拔磥?,政府還要加大力度創造減稅降費的空間,可進一步降低社保繳納費用或者企業所得稅等,這也是很多企業反映和期待的?!?/p>
朱煜特別提出,市場才是賦予企業發展內生動力的主要來源,政府政策更多地是起到一種便利和托底的作用。我國可推動要素流動的便利化和自由化,樹立市場自由競爭的意識,允許更多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市場主體參與競爭。
京東集團副總裁洪波表示,在參與市場競爭中,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很重要,企業必須要有自己核心的差異化優勢。傳統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比較弱,當前商業越來越呈現互聯、共享的生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有條件、也應該更加專注自身核心價值,聚焦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這樣在風險來臨時,企業抗風險能力會提升,而且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能得到非常好的保障。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