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割草機大賣出海狂飆
出海浪潮奔騰洶涌,越是競爭激烈的賽道,越容易誕生黑馬。
在割草機器人市場,江蘇常州來牟科技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在海外眾籌平臺Kickstarter,來牟科技首款產品上市即爆火,累計籌集資金超74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31.60萬元),不僅創下同品類最高金額最高單價記錄,更進入全平臺年度眾籌榜Top5。
來牟科技新品預售百萬美金 圖源:kickstarter
要說來牟科技的發展史,其實并不長。2022年,來牟科技才正式成立。雖然入場晚,但后發勁頭十足。在研發期,沒有實質營收的情況下,來牟科技便接連獲得兩輪人民幣千萬級融資。
2024年10月,首款產品Lymow One上市,在收獲出色業績的同時,也推動來牟科技再次贏得資本青睞。今年以來,來牟科技已完成三輪數千萬人民幣融資,投資方包括“大疆教父”李澤湘教授、九坤創投、盈科資本、常春藤資本、歐美消費電子上市公司等。可以說,在割草機賽道,來牟科技的蛻變是華麗且迅速的。
來牟科技完成多輪融資?圖源:天眼查
而這樣的成績背后,靠的是出類拔萃的產品力。憑借行業首創的履帶式底盤、獨特的直刀切割系統和6000RPM高轉速無刷電機,來牟科技割草機可在45度陡坡上穩定作業,輕松應對高密草、硬質暖季草等多種割草場景,割草效率大幅提升。
同時,RTK厘米級定位和雙目AI視覺算法的融合方案,使得來牟割草機可進行全方位環境感知,實時避障,在大范圍草坪內規劃作業路徑。
在更深層的發展邏輯里,技術實力背后,靠的是品牌對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在來牟科技創業團隊,就有多位核心成員在行業里打拼多年,是名副其實的“實戰老兵”。
其中,創始人兼CEO高望書,曾是云鯨智能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首席科學家謝曼是前云鯨智能SLAM研發主管;首席營銷官李矩凡,曾任職于追覓科技、科沃斯。
也正是團隊實戰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勁,至今來牟科技靠著首款產品Lymow One依然能在市場上叱咤風云。自今年5月底來牟科技獨立站上線,其產品累計銷售額已達1億人民幣。
來牟科技割草機Lymow One 圖源:Lymow
在強烈的市場反響推動下,未來,來牟科技還將加速新品研發迭代、擴大品牌銷路,并重點提升量產能力,以更完善的品牌實力扎根海外市場。
二、實力品牌扎堆出海
事實上,在割草機賽道,像來牟科技這樣成功突圍的品牌并非個例。在技術進步與供應鏈支撐的雙重推動下,國產割草機正如雨后春筍般加速進擊海外。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割草機出口額達145億元,2018-2024年間復合增速達17.4%,遠超全球平均增速。今年1-7月,割草機出口同比增長56.6%,出口額達132億元。若按終端銷售額估算,中國割草機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0%-40%。
具體到各個品牌,也是一副“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從2023年9月至今年2月,追覓科技智能割草機上線不到兩年,出貨量突破10萬臺。2024年,九號公司割草機業務總收入為8.61億元。截至今年5月,九號割草機全球客戶數量已超24萬。
追覓科技割草機銷量破10萬臺 圖源:追覓科技
在亞馬遜,庫犸科技割草機包攬德、法、美三站類目BS榜單第一。其中,新品LUBA 2 AWD 10000H表現尤為突出,單月銷售額突破400萬美元,上架1個月便拿下北美銷量第一。
與此同時,新品牌還在不斷涌入。今年初,跨境一哥安克創新重啟割草機業務,在2025 CES展會上發布首款割草機器人。4月,安克割草機首發速賣通,在德國站短短一周便拿下1萬美金銷售額,起步速度相當快。
安克割草機全球首發 圖源:阿里巴巴速賣通
當然,這還遠未到巔峰時刻,國產割草機仍在為更長遠的發展積蓄能量。今年,庫犸科技與速騰聚創合作,開發出首款搭載固態激光雷達的割草機,定位精度達±1厘米,適用復雜地形與大型庭院。
九號公司推出大面積作業割草機,一次充電可完成1500平米割草工作,24小時內覆蓋5000平米。Mova旗下新款Master X配備可折疊機械臂,除割草外還可夾持物品、完成澆水、采摘果實等作業,服務場景進一步擴大。
Mova帶機械臂割草機?圖源:gamestar
毫無疑問,在全球割草機市場,國產品牌已然成長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可以說,國產企業已經成為關鍵的發展力量,為全球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展望未來,隨著技術持續更新,市場需求被不斷深入挖掘,割草機市場還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國產割草機作為關鍵力量,也將書寫更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