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口工人罷工
黑色星期五、網絡星期一購物旺季迫在眉睫,跨境電商賣家正進入備貨發貨的關鍵窗口期。然而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上,歐洲物流網絡突然傳來工人的罷工消息,給這場年終沖刺蒙上陰影。
近日,歐洲兩大核心港口鹿特丹和安特衛普近日因勞資糾紛爆發罷工,導致嚴重貨運延誤。詳細來看,鹿特丹港的碼頭綁扎工人于周三下午開始進行48小時的罷工,要求提高工資、改善工作條件,這一舉動造成APM、ECT等四大主要碼頭集裝箱作業完全癱瘓,船舶裝卸及靠泊嚴重受阻。
歐洲港口癱瘓?圖源:splash247
FNV工會證實,負責鹿特丹綁扎業務的兩家公司International Lashing Services和Matrans Marine Services的所有員工都將參加罷工。同時還表示,由于捆扎工負責將集裝箱固定在船上,也就是說在罷工期間所有船舶都無法裝卸。
對此,鹿特丹港務局發言人表示,罷工將影響船舶周轉時間,現在量化影響規模還為時過早。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一些集裝箱船已經面臨裝卸時間延長的問題,再加上抗議者計劃與10月10日封鎖軌道,這可能讓擁堵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歐洲第二大港口安特衛普港也因引對近期聯邦養老金方案的不滿,采取罷工行動導致貨物嚴重停滯。目前已有62艘船舶滯留(北海46艘、港內16艘),每日船舶吞吐量從常規60-80艘銳減至31艘,部分船只被迫改道。
基于此情況,馬士基也接連發布兩條緊急通知,明確告知客戶罷工對歐洲航線的嚴重干擾,稱兩大港口罷工事件“超出合理控制范圍”,正協調應急計劃但難以避免供應鏈中斷,建議貨主及時關注延誤風險。
馬士基官方通知?圖源:Maersk
作為歐洲兩個最重要的海上門戶,鹿特丹和安特衛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場雙港罷工并非突發事件,而是歐洲勞工行動的延續,也是繼法國、意大利港口勞工行動后歐洲物流網絡的又一次重大震蕩。
2.物流難題待解
老實說,勞工罷工早已成為歐美市場的“??汀?,從港口工人到物流司機,各類勞資糾紛頻繁擾動供應鏈,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例如同樣在去年旺季前夕,原本是賣家們實現銷售爆發、賺取全年利潤的關鍵時期,但突發的罷工事件還是打得廣大跨境賣家措手不及。
彼時亞馬遜美國員工工會聯合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發起大規模罷工,參與人數將會達到1萬,范圍覆蓋美國當地多個熱門倉庫。這一行為導致加州、德州倉庫貨物積壓,大量節日訂單無法按時交付,不少賣家客戶流失損失慘重。
卡車司機工會計劃發起大罷工?圖源:teamster
而在今年年初,法國港口罷工事件也在持續發酵,其中CGT港口和碼頭聯合會(FNPD-CGT) 更是舉行了多次大規模罷工活動,這對跨境賣家來說是巨大的打擊。
根據法國運輸和物流公司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每罷工一天就會造成4000萬歐元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由于法國港口停轉,許多原本計劃運往法國的集裝箱只能改道其他歐洲港口,進而大大增加了賣家的運輸時間和成本。
罷工活動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圖源:voxlog.fr
對賣家來說,罷工導致的物流停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貨期延誤錯過銷售窗口,歐洲消費者對圣誕禮品的備貨集中在11月,若貨物因罷工滯留港口,將徹底錯失黑五、網一的銷售峰值。
其次就是成本失控風險陡增,因港口擁堵無法按期完成通關交付,集裝箱滯港費也會不斷攀升,費用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對賣家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
或許會產生額外費用?圖源:Shipco Transport
面對罷工突發狀況,建議跨境賣家分步驟快速應對,例如發現問題后快速核查貨物狀態、啟用備用方案、對已下單的客戶進行安撫等,降低消費者流失的風險。
總的來說,本次港口工人的罷工事件,再次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對跨境賣家而言,與其被動應對罷工沖擊,不如主動構建抗風險體系,只有提前布局、反應迅速的賣家,才能在這場競賽中占據主動地位,將危機轉化為拉開競爭差距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