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貨物到港后清關受阻的核心影響
貨物到港后清關受阻,意味著貨物被海關滯留,無法按時提取。這不僅會導致交貨延遲(可能觸發與買方的合同違約金),還會產生高額額外費用(如超期滯港費、倉儲費、滯箱費,部分港口日均費用可達數百美元),嚴重時甚至面臨貨物被扣、退運或銷毀的風險。因此,快速定位受阻原因并采取應對措施至關重要。
二、清關受阻的常見原因與針對性解決辦法
清關受阻的原因可歸納為資料問題、申報問題、貨物問題、合規問題四大類,不同原因的解決路徑差異顯著:
(一)資料缺失或不符:清關的 “基礎門檻” 問題
資料是海關判斷貨物合法性的核心依據,任何資料的缺失、錯誤或不一致,都會直接導致清關停滯。
核心原因 1:關鍵清關單據缺失
常見場景:未提供提單正本 / 電放保函(無法換單)、缺少商業發票 / 裝箱單、法檢商品未提供通關單 / 衛生證書、舊設備未提前辦理備案文件、危險品缺失 MSDS(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或危險品申報單。
解決辦法:
緊急補制:聯系發貨人或貨代,通過快遞(如 DHL、FedEx)加急寄送缺失單據,或通過郵件發送電子單據(需確認目的港海關認可電子件)。
替代方案:若正本提單丟失,需由發貨人向船公司提交 “提單遺失保函”,繳納保證金后申請補發提單;若法檢單據未辦理,可委托目的港代理協助補辦(部分國家支持到港后補報檢,但需支付加急費)。
核心原因 2:單據信息不一致
常見場景:提單收貨人名稱與報關單不符、商業發票貨值與報關單申報貨值差異大、裝箱單重量 / 體積與實際貨物不符、不同單據的貨物名稱 / HS 編碼不一致。
解決辦法:
修正單據:若為單據填寫錯誤,由出具方(如發貨人、船公司)出具 “更正說明”,注明錯誤內容及正確信息,并加蓋公章;例如,提單收貨人寫錯,由船公司出具提單更正件。
解釋說明:若為合理差異(如裝箱單體積為理論值,實際因包裝壓縮略有不同),需向海關提交 “情況說明”,附貨物實際稱重 / 量尺照片、發貨人證明等佐證資料,證明差異在合理范圍內。
(二)申報錯誤:海關核查的 “核心雷區”
申報信息是海關征稅、監管的直接依據,申報不實或遺漏會被判定為 “申報違規”,面臨嚴厲處罰。
核心原因 1:HS 編碼報錯
常見場景:將高稅率貨物按低稅率 HS 編碼申報(避稅目的)、將需許可證的貨物按普通貨物編碼申報、因對貨物屬性不熟悉導致歸類錯誤(如將 “電動牙刷” 歸為 “普通牙刷”)。
解決辦法:
重新歸類申報:委托專業報關行或向目的港海關申請 “HS 編碼預裁定”,確認正確編碼后,提交 “報關單修改申請”,說明報錯原因(如 “對產品結構不熟悉導致歸類偏差”),并補繳差額稅費(若原編碼稅率偏低)。
承擔處罰:若被海關判定為 “故意錯報”,需接受罰款(通常為貨值的 10%-50%),繳納罰款后重新申報;情節嚴重的,需提供貨物采購合同、發票等證明材料,證明無避稅故意。
核心原因 2:貨值申報不實(低報 / 高報)
常見場景:為少繳關稅而低報貨值(如實際貨值 10 萬美元申報為 5 萬美元)、為騙取出口退稅而高報貨值、未包含運費 / 保險費(CIF 條款下需將運費、保險費計入申報貨值)。
解決辦法:
補正申報并補繳稅費:向海關提交真實的商業合同、銀行匯款憑證、原產地證書等,證明實際貨值,重新按真實貨值申報,并補繳關稅、增值稅及滯納金。
申訴與舉證:若因 “對申報規則不熟悉” 導致漏報(如未包含運費),可提交貿易術語證明(如 CIF 合同)、運費發票等,向海關申訴,爭取減免罰款。
核心原因 3:申報要素缺失或錯誤
常見場景:未按海關要求填寫申報要素(如 “服裝” 未申報材質、用途、品牌;“機械設備” 未申報型號、功能)、申報要素與貨物實際不符(如 “純棉服裝” 實際為 “棉滌混紡”)。
解決辦法:
補充申報要素:立即向海關提交 “申報要素補充說明”,按要求補全材質、品牌、用途等信息,確保與貨物實際一致。
配合查驗:若海關對申報要素存疑,需配合開箱查驗,提供產品說明書、質檢報告等,證明申報要素的真實性。
(三)貨物本身問題:實際與申報的 “匹配性” 風險
海關通過查驗核對 “貨證是否一致”,若貨物實際狀態與申報信息不符,會直接導致清關受阻。
核心原因 1:貨證不符
常見場景:申報為 “新設備” 實際為舊設備、申報為 “普通貨物” 實際含危險品 / 禁運品、貨物數量 / 規格與申報不符(如申報 100 件實際 90 件)、品牌侵權(如仿冒 “LV”“Nike” 等注冊商標)。
解決辦法:
非故意不符:若為發貨失誤(如少發 10 件),由發貨人出具 “短裝證明”,說明原因,向海關申請按實際數量重新申報,后續由買賣雙方協商補貨或退款。
故意不符 / 侵權:若為危險品瞞報、品牌侵權,需立即停止申報,配合海關銷毀或退運貨物(退運需辦理退運報關手續,承擔往返運費);情節嚴重的,需承擔行政罰款,甚至面臨刑事責任。
核心原因 2:貨物包裝、標識不合規
常見場景:食品、化妝品未按目的國要求粘貼中文標簽(進口至中國需粘貼符合 GB 標準的中文標簽)、危險品包裝破損或未粘貼危險品標識、木質包裝未辦理熏蒸證明(部分國家要求木質包裝需經熏蒸處理并加施 IPPC 標識)。
解決辦法:
整改包裝與標識:在海關指定場所補貼中文標簽(食品類)、更換合規危險品包裝并粘貼標識、補辦熏蒸證明(或委托目的港代理對木質包裝進行補熏蒸)。
申請放行:整改完成后,向海關提交整改證明(如標簽粘貼照片、熏蒸證書),申請重新查驗,查驗合格后放行。
(四)合規性與監管問題:政策與資質的 “硬性門檻”
貨物未滿足目的國海關的監管要求或貨主缺乏相應資質,屬于 “硬性合規問題”,需先解決資質或政策問題才能清關。
核心原因 1:缺乏必備監管證件
常見場景:進口食品未取得《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進口舊設備未辦理《舊機電產品進口備案書》、動植物產品未取得《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瀕危物種制品未取得《瀕危物種允許進出口證明書》。
解決辦法:
加急辦理證件:委托專業機構協助加急辦理所需證件(如舊設備備案通常需 5-10 個工作日,加急可壓縮至 3 個工作日),取得證件后提交海關審核。
退運處理:若證件無法在短期內辦理,且貨物已產生高額滯港費,可申請退運(需向海關提交退運申請,說明 “因證件缺失無法清關”,獲批后辦理退運報關)。
核心原因 2:違反目的國特殊政策
常見場景:進口至歐盟的電子設備未取得 CE 認證、進口至美國的玩具未通過 CPSC 認證、進口貨物涉及目的國 “反傾銷 / 反補貼” 政策(如中國鋼材出口至美國需繳納反傾銷稅但未申報)。
解決辦法:
補充合規證明:向海關提交 CE、CPSC 等認證證書,證明貨物符合目的國標準;若涉及反傾銷稅,按要求補繳反傾銷稅及滯納金。
政策咨詢與申訴:若對反傾銷、認證等政策有異議,可委托律師或行業協會向目的國海關或貿易救濟機構申訴,爭取減免稅費或豁免認證(僅限特殊情況)。
核心原因 3:企業信用等級問題
常見場景:貨主或報關行被列入海關 “失信企業名單”(因多次申報違規、偷稅漏稅等),導致其申報的貨物被重點查驗、清關流程延長。
解決辦法:
改善信用等級:按海關要求整改違規行為,提交信用修復申請,經海關審核通過后恢復信用等級。
委托第三方申報:短期內可委托信用等級為 “A 級” 或 “AA 級” 的報關行代為申報,利用其良好信用縮短清關時間。
三、清關受阻的應急處理通用流程
無論何種原因導致清關受阻,都可遵循 “4 步應急法” 快速響應,減少損失:
立即對接海關與代理:通過目的港報關行或貨代,明確海關受阻的 “具體原因”(需拿到海關出具的《查驗通知單》《受阻原因說明》等書面文件,避免模糊信息)。
評估損失與緊急程度:核算已產生的滯港費、滯箱費,預估延遲天數,結合與買方的合同條款(如違約金比例),判斷 “優先補資料 / 整改” 還是 “優先申請退運”。
針對性解決核心問題:按上述 “原因 – 解決辦法” 對應處理,優先補全資料、修正申報(成本最低、耗時最短);若為合規硬傷,及時啟動退運流程(避免費用持續累積)。
同步溝通上下游:第一時間通知發貨人(協調補資料、出證明)和買方(說明延遲原因、協商延期交貨,爭取豁免違約金),避免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二次糾紛。
四、清關受阻的預防核心要點
提前核查資料與申報信息:訂艙前確認所有清關單據(發票、裝箱單、提單)信息一致;申報前由專業報關行審核 HS 編碼、貨值、申報要素,確保準確無誤。
嚴守 “貨證一致” 原則:絕不瞞報、錯報貨物信息(尤其是危險品、品牌、貨值);發貨前核對貨物數量、規格、包裝與申報信息,避免發貨失誤。
提前落實合規要求:進口前查詢目的國海關對貨物的監管要求(如認證、許可證、標簽標準),提前辦理必備證件,避免到港后才發現資質缺失。
選擇靠譜的代理伙伴:委托有資質、熟悉目的港政策的貨代和報關行,其可提前預警風險(如 “該航線近期嚴查低報貨值”),并在受阻時快速協調解決。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