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發起新一輪貿易談判
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中美關稅問題,又有了新進展。
消息顯示,日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首先放出風聲,稱中美貿易磋商已經進入新階段,雙邊貿易保持在一個“非常良好”的狀態,將于下周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會面。
隨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也做出公開回應,將派出代表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經貿會談,雙方將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繼續就彼此關心的經貿問題開展磋商。
中美雙方將開展新一輪會談 圖源:商務部
根據貝森特透露的信息,此次貿易談判涉及內容較多,核心議題包括能源采購爭議、制造業產能問題以及最受關注的關稅延期問題。
事實上,在此之前,中美雙方已經展開了兩輪貿易會談。
北京時間2025年5月12日,中美雙方經過日內瓦經貿會談磋商后,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宣布同意暫時互降關稅。其中,算上4月2日前美國借口芬太尼加征的20%關稅,美國對華商品關稅從145%下調至30%,相應的,中方也將把對美商品的關稅從125%降低至10%。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原文 圖源:商務部
6月,中美雙方又在英國倫敦展開第二輪會談,此次會談達成小成果,放寬了出口管制,也為第三次經貿磋商打下了基礎。
如今,隨著8月12日關稅暫緩期最后期限的臨近,也是時候來一場新談判。而瑞典會談的結果,將直接影響中美雙方關稅政策的轉向。
美貿易談判1號人物貝森特 圖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特朗普政府此前加稅態度強硬,甚至高喊“145%是極限稅率”,但面對戰線不斷拉長的貿易博弈,美方反而更迫切地希望回到談判桌前,私下里頻繁釋放降稅信號,此前為促進日內瓦會談還主動向中國拋出“將稅率從145%降至60%”的橄欖枝。而即將在瑞典展開的第三次貿易會談,據說也是美方先發出的邀請。
二、互利共贏才是上上之選
業內人士推測,美國之所以如此迫切地希望回到談判桌前,一方面是由于2026年中期選舉將近,特朗普團隊需要平衡高關稅政策和經濟現實;另一方面,自特朗普揮舞關稅棒以來,通貨膨脹、供應鏈困境、高失業率等“關稅副作用”一直在緊緊壓迫美國人民的神經。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近期發布的報告,今年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顯著高于5月的2.4%,同時也高于市場預期,為2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
而美聯儲本月中旬發布的經濟狀況“褐皮書”也稱,從5月下旬到7月初,全美各地物價均有所增長,包括沃爾瑪、塔吉特、孩之寶、寶潔在內的大批企業正通過漲價或收取附加費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關稅導致美國物價上漲 圖源:The Guardian
美國消費者為關稅所苦,依賴全球供應鏈生產的美國本土企業也難逃一劫。
美國杯壺品牌Simple Morden的創始人Mike Beckham就在社交媒體上大倒苦水,稱由于特朗普濫施關稅,美國本土制造商成本飆升,光是Simple Morden公司,今年就要因為關稅新政額外繳納近4000萬美元的稅款。
更糟糕的是,不斷走高的關稅成本促使美國本土企業不得不采取降本增效策略,緊隨其后的,就是裁員人數增加,失業率上升。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發布的有關美國零售市場的洞察報告就顯示,由于關稅增加,經濟前景不明朗,美國當前正面臨嚴重的裁員潮。截至今年5月底,美國各行業共計裁員數量已經接近70萬人,對比2024年同期增長了80%。
美國各行業共計裁員數量接近70萬人 圖源:Retail Dive
在招工人數方面,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則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入職員工僅占美國總就業人數的3.4%,是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對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警告稱,特朗普政府反復變化的政策對經濟產生了影響,失業率上升、通脹加劇的風險有所增加。
總而言之,特朗普“讓美國制造業回流”的美好愿景還沒有實現,關稅副作用就一個接一個落到美國人自己頭上,真是損人不利己。而這一局面再次印證:唯有堅持互利共贏、推動開放合作,才能打破零和博弈的困局,實現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