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亞馬遜日本被罰款
作為連接賣家和消費者的橋梁,平臺天然肩負著保障產品真偽的義務。若是放任假冒偽劣產品不管,遲早要吃大虧。
近日,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對亞馬遜日本子公司處以3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77萬元)的罰款,原因是該公司未能采取措施阻止賣家在其平臺上銷售假冒產品。
亞馬遜被罰款3500萬日元 圖源:the Japan times
這個案件還得從2021年8月開始說起,當時亞馬遜上出現很多與日本醫療設備品牌Try And E非常相似的假冒脈搏血氧儀,價格僅為正品的十分之一。而亞馬遜的搜索結果優先顯示低價商品,這損害了正品賣家和制造商的利益。
真假血氧儀產品對比圖源:ANN NEWS
更糟糕的是,當獨家經銷商Excel Plan向亞馬遜報告這一情況并請求平臺介入時,被系統移除的卻是正品商品,而非假冒產品,導致其銷售額嚴重下滑。
Try And E及Excel Plan認為,亞馬遜有義務采取行動,例如驗證產品身份和移除假冒商品,因此它們向亞馬遜日本索賠共計約2.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20萬元),不過法院僅判決Excel Plan獲得3500萬日元賠償。
法院主審法官Yuko Shintani指出,亞馬遜在沒有調查是否銷售假冒商品的情況下刪除整個頁面,這表明存在故意不當行為,或者至少存在重大過失。
據了解,這是日本首例電商平臺因未有效打擊假貨被判巨額賠償的司法判決,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強化了在線市場保護買家和消費者的責任。
對于該案件的判決結果,有用戶評論道,“我希望這種情況更加普遍,我大概半年一次在亞馬遜上搜索一些小東西,找到產品后,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一下哪個listing可能不是假貨/劣質品/騙局”。
用戶評論圖源:hacker news
不僅是對日本電商市場,這項裁決對全球電商平臺都將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假冒產品日益猖獗的當下,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線購物,像亞馬遜這樣的平臺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它們需要確保產品真實性并迅速打擊欺詐性商品。
2、平臺理應加強監管
客觀來講,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亞馬遜整治制假售假的手腕向來強硬,奈何跨境銷售這一環節復雜,從生產、運輸到銷售,需要多方經手,對平臺來說監管難度極大。很多不法分子趁機鉆漏洞,肆意賣假貨。
假貨猖獗,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在2020年還因為這個問題被請到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對于平臺來說,被品牌方指控,領到罰單這事,更是經歷多次了。
例如在2022年,美國知名內衣品牌Adore Me指控亞馬遜縱容其假冒產品在平臺上銷售。在亞馬遜上搜索“Adore Me”,首先出現的是大量假冒產品,而非其品牌正品,許多假冒產品圖片甚至帶有“Adome”字眼,以此誤導消費者購買。
亞馬遜Adore Me官方店鋪 圖源:Amazon
Adore Me還指出,其投訴假貨之后還被亞馬遜降級了,這導致品牌無法通過電話聯系到亞馬遜的任何人,處理過程耗時、繁瑣。不過好在亞馬遜發言人積極回應稱,在進行核實后會對侵權產品的listing進行下架和封號等處罰。
今年2月,芝麻街工作室對亞馬遜、沃爾瑪、eBay等電商平臺提起訴訟,指控這些平臺上部分賣家銷售涉嫌侵犯版權的假冒商品,比如經典角色艾摩、大鳥、餅干怪獸、格羅弗等。若不立即停止銷售行為,否則每個侵權商品需支持15萬美金的賠償金。
芝麻街提起訴訟圖源:the wrap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續不斷投入下,亞馬遜多年來在打假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根據平臺發布的最新品牌保護報告,2024年全年,亞馬遜在全球范圍內發現、查獲并處置了超1500萬件假冒產品,遠高于2022年同期的600萬件,激增150%。亞馬遜還承諾:“我們將繼續致力于不斷進步,直到將假冒數量降為零,我們才會罷休。”
2024年亞馬遜查獲超1500萬件假冒產品 圖源:PYMNTS
總而言之,假冒產品一直是電商行業重點打擊的對象,各大電商平臺、市場監管部門都在不斷收緊監管,未來對于產品的合規要求會更加嚴格。因此,賣家還是要合規賣貨,切勿為了眼前的利益,走上不歸路。